李小华
【学习目标】
1.探究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体味诗作的情感,有感情地诵读诗、背诵《将进酒》。
2.通过诵读分析内容、理解此诗复杂性思想情感。
3.学习李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背读李白名句,谈诗句后的李白形象,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一起去赏读他的一首独绝古今的诗篇《将进酒》。
二、初读体验
1.指读。正音。要求:大声,准确。
2.大声的自由朗读,把自己对诗歌的初步理解读出来。
导问:在这首诗里,你读到(感受到)了什么?
读到了李白的豪放大气一面。比如:开篇,气势雄浑
读到了李白的悲凉的一面。比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苦短。
读到了李白欢乐的一面。比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到了李白寂寞的一面:古来圣贤皆寂寞。
3.师范读。请生体味教师范读中节奏的舒缓快慢,语气的轻重缓急,揣摩一下诗句中蕴含的情感,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悲——乐——寂寞——狂欢——愁(板书)
师讲解:诗歌一定要反复的吟咏诵读,去品味,才能够体会诗人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情韵。板书上的这几个字仅仅的表明了诗歌的情感脉络,实际上李白在诗歌中传达的情感显然要复杂得多。可以说跌宕起伏,酣畅淋漓。
反思:第一环节用各种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歌,也奠定了本堂课“书声琅琅”的基调。
三、读中品味
1.品读示例
悲:开头两组排比句给你什么样感受?你来品一品。
(1)师范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问:开头四句,挟天风裹海雨,像我们扑面而来,这个开头让你想到了什么?
自然的阔大和永恒。让我们想到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里是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是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不仅有永恒的自然,更有悠长的历史。与这样阔大的时空,相比,人的一生就显得如何呢?非常短暂。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插入背景解读)
教师讲解: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即安史之乱前三年光景。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家做客,狂歌痛饮。那个“仰天大笑……”那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散尽千金,广交四海”的李白已经被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在山水之间游荡了8年。诗人老去,壮士暮年,老之将至而事无所成。“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朝如青丝暮成雪”岂不让人悲叹。人生苦短的感叹就凝结在这两句诗中。
(3)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很多诗人都悲叹过人生苦短。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举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后人感叹:白驹过隙,光阴如梭,浮生如寄,须臾之间,白发就苍苍,齿牙动摇。
(4)结合前人的诗句,你感受到李悲的悲是一种怎样的悲呢?
李白的悲,不仅仅是个人的小小失意得失,而是弥漫着整个历史时空的人类永恒之悲。悲得很大气,很浓烈。
反思: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在品读过程中结合朗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加形象,具体,有声有味。
2.生自主品读
选中诗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再读一读。
(读:要注意语气上的轻重缓急品:调到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感悟,从字词,从句式,从修辞各个角度仔细揣摩诗中蕴含的情感。说:互相探讨,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再读:贴合诗歌,吟咏诗韵。)
品读示例: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①品字。须:一定,人生苦短,莫让生命空度。尽:全都,每时每刻。
②明明是失意怎么说得意呢?
得意:与三五知己好友对月酣饮,互诉衷肠,互发牢骚,会意之处,执掌大笑,这样快意的时刻,没酒怎么行,小饮也不够味,要痛饮要“会须一饮三百杯”才行啊。这种得意的背后其实还是失意。换句话来说李白的失意是用得意的方式表现出来。
③“必”、“还”两字妙在何处?必,一定;还,还可再来,从中看到了一个超级自信的李白形象。
④李白的自信源自哪里?诗人的才华。诗圣杜甫盛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余光中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这种自信一方面来自于诗人无敌的才华,另一方面跟那个强盛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时代的强盛。盛唐以其强盛的国力和开明的政治赋予诗人博大的胸襟、开阔的气度和飞扬的自信。李白就是代表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从信心气度胆量和情怀。
(2)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①狂欢的背后是什么呢?
狂欢的背后是寂寞,这种寂寞是用愤激的方式表现的。现实是苦闷的,用喝酒的方式排遣。痛饮狂歌,恣意欢谑的背后是一颗深沉寂寞的心。是一份英雄无用武之地悲凉情怀。这一刻是洒脱的。
②诗人不愿醒的原因是什么?有志难展,有心无力,醒不如醉。“天生我才”本应该位置人臣,飞黄腾达,兼济天下,实现胸中抱负,可是为什么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不愿醒是愤激之语。是无可奈何之下的愤激之语。
③万古愁是怎样的愁?
不仅仅是李白的个人不得志的愁绪,也不仅仅是人生苦短的意识,而是我们共同的潜意识。历史上人有多少胸藏凌云志,却无用武之地?李白,曹植,嵇康,李商隐,陆游,都有千愁万绪。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李白的这首《将进酒》呢?大概是因为他喊出的不仅仅他一个人的愁,他还喊出了万千不得志的文人骚客、古往今来一切敏感之人,一切清醒者之愁,愁功名之不立,愁岁月之蹉跎。
这愁是万古愁,是用一杯又一杯的美酒浇灌出来的。
④酒能消愁吗?
唯有酒才能消解着万古愁。清醒时当然知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可是醉酒之时呢?酒中有一个恣意欢谑自由自在的世界,酒中有一个个性张扬放荡不羁的天才,胸中郁结之气得以抒发,胸中万千抱负满腔愁绪得以发泄。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3)课堂小结:李白的诗歌中的情感不是单线的,是立体的。是波涛汹涌的,是跌宕起伏。我看到了一个我们看到了一个不甘寂寞和孤独的诗人,看到了一自信飞扬,洒脱不羁,达观积极的诗人,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酒中狂欢高歌的诗人。它把内心万千愁绪酿成酒气,化成不朽的诗篇,宛若崩腾喷薄的火山灼烧着我们的心灵。大气磅礴,如奔腾的海浪席卷向我们而来。
反思: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导问,正是一个将学生的理解引到深层的手段。品字,品词,品句,从古到今,从诗人到自我,如工笔画一样,细细描摹诗歌的血肉。
四、表演诵读
请2个学生读表演诵,加背景音乐,加动作。(半分钟时间准备)
五、总结
今天我们就是通过诵读的方式,吟咏诗韵,体会到了李白诗歌中的跌宕起伏的感情。诗不读,不可见其神韵。反复吟咏,才见诗韵。
齐声诵读结束。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