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睿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高频度温和剂量的强化治疗方案应用于小儿白血病的远期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1995年10月-1996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例小儿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给患者高频度应用药物,以温和的剂量进行强化治疗,强化治疗过程中,开始治疗的第1年是每个月进行1次,第2年是两个月进行1次,第3年是每个季度进行1次,第4~5年是每半年进行一次,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过大剂量的药物,包括造血生长因子和丙球蛋白。结果:10例小儿白血病中,有7例患者在一个月内完全缓解,并且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的状态;3例患儿一年后完全患者,没有1例患者复发,9例患者的治疗时间是4年,1例患者的治疗时间是5年;1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合并口腔感染,4例患者有肺炎感染。10例患者中无1例合并霉菌或是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情况。结论:在小儿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高频度、温和剂量的强化治疗方法,治疗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白血病;高频度;温和剂量;强化治疗;远期;临床疗效
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种恶性肿瘤,其中小儿白血病约占白血病的80%,虽然现在医疗技术进展迅速,但治疗小儿白血病的部分临床疗效不是很理想,由于患儿对强烈的化疗的耐受力不高,虽然初期诱导治疗的缓解效果明显,但长期的患者生存率有所下降。探讨使用高频度温和剂量的强化治疗方案应用于小儿白血病的远期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效率,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1996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小儿白血病患者采取高频度、温和剂量的强化治疗远期治疗效果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995年10月-1996年10月医院收治的10例小儿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一直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骨髓形态学和免疫学确诊为白血病。10例白血病患儿中其中男性患儿6例,女性患儿4例,年龄范围是4~12岁。
1.2治疗方法
综合考虑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力和家庭经济接受能力,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每个患者的诱导和巩固治疗方案是不一致的,主要诱导和巩固治疗的方案是: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应用COA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糖胞苷+泼尼松)、COD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泼尼松)、VLP(长春新碱+L-asp+泼尼松)、VP(长春新碱+泼尼松)、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对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联用、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及依托泊苷联用。强化治疗的方法和诱导治疗是一致的,强化治疗的剂量是温和的,其中环磷酰胺的剂量低于200mg/m2,阿糖胞苷的剂量范围是80~140mg/m2,长春新碱的剂量是1~1.4mg/m2,柔红霉素的剂量是18mg/m2,左旋门冬酰氨酶的剂量是500U/m2。5天为一个疗程,强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口服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每次强化治疗都有给予患者鞘内应用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目的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过大剂量造血生长因子、丙球蛋白。
1.3评价标准
治疗后一直都随访患者,疗效的评价标准参考文献[1],把疗效的等级分成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缓解(NR)和复发4个等级。
2.结果
2.1患者的治疗效果10例小儿白血病中,有7例患者在一个月内完全缓解,并且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的状态;3例患儿一年后完全患者,没有1例患者复发,9例患者的治疗时间是4年,1例患者的治疗时间是5年。
2.2患者的并发症情况1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合并口腔感染,4例患者有肺炎感染。10例患者中无1例合并霉菌或是败血症等严重感染情况,结果见表1
表1患者的并发症情况(n/%)
例数口腔感染肺炎霉菌感染败血症(%)
1010/100.04/40.00/0.00/0.0
3讨论
白血病的淋巴细胞肿瘤疾病,每年的十万人中约有0.67个人会发生[2]。小儿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小儿恶性肿瘤中排在第一位,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主要疾病[3]。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小儿白血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显著延长了患儿的生存期,但化疗药物的长期使用,会给患儿的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性,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程度不一的毒副作用,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儿的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对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多数人主张强烈治疗,但强烈治疗给患者的副作用比较大[4],多数患者不能耐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每个患者的不同症状,制定个体化的方案,高频度。剂量温和,能有效抑制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增长[5],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口服药物维持治疗,使骨髓抑制处于轻度的抑制状态,减慢白细胞的增殖。在治疗的强化期间,给患者鞘内注射。本次研究的10例患者中,均没有出现骨髓外白血病情况,表明高频度的鞘内注射,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发生。剂量温和,能轻度抑制患儿骨髓,持续时间短,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少,没必要大剂量使用昂贵的造血生长因子、丙球蛋白,且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少,在化疗阶段的患儿能正常生长发育,降低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小儿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应用高频度、温和剂量的强化治疗方法,治疗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全国白血病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协助组.全国白血病发病情况调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J].1992.14:12-18.
[2]崔琴.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5(5):1419-1420.
[3]娄春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100-101.
[4]王栋范.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自血病前D1C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7):3536.
[5]刘毅.微剂量肝素联合冷沉淀治疗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