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霞1张翠兰2吴学香3
(1黄岛区人民医院山东黄岛266400)
(2黄岛区琅琊卫生院山东黄岛266408;3黄岛区滨海卫生院山东黄岛266404)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306-02
【摘要】目的探讨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和心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12月3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资料。结果32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密切观察、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卫生宣教是手足口病患儿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手足口病疱疹传染病护理
手足口病是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感染所引起的常见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好发于夏秋季节,人与人之间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0年4月至12月胶南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0例,其中男195例,女125例,男:女=1.6:1;年龄最大9岁,最小1个月。≤5岁合计发病284例,占发病总数的88.75%,5岁以上36例,占11.25%。并发脑炎及无菌性脑膜炎的共26例,并发心肌炎的8例,年龄多为1~3岁婴幼儿,其中19例因病情加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患儿均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病程一般为7~12天,最长15天。
1.2临床表现
1.2.1发热320例患儿中289例有发热,占90.31%,最高体温>40℃者36例,39.1~40℃者98例,≤39℃者155例;发热持续时间1~5天,平均为3天。
1.2.2口腔病变口腔黏膜疹243例(占75.94%),227例(占70.94%)出现口腔病损,多为溃疡,于颊部、上腭、舌沿、舌面及咽部可见,其次为易破溃的疱疹,以上腭多见。口腔溃疡者多有疼痛,流涎,影响进食。
1.2.3皮疹均有皮疹,以丘疹、疱疹为主,疱壁厚,疱液混浊、不易破溃,不痛不痒,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沉着,手部皮疹313例(占97.81%),足部皮疹284例(占88.75%),臀部皮疹208例(占65%),为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或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mm,数目不等。
1.2.4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出现流涕、咳嗽和咽痛症状者的分别占17.81%(57例)、14.69%(47例)、11.56%(37例);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分别占8.13%(26例)、11.57%(37例)、4.06%(13例)和5.31%(17例)。
2护理
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待患儿要态度亲切、和蔼,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用合理的方式如动作爱抚、做游戏等,以减轻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2.2一般护理①病室环境:室内应清洁、安静、空气新鲜、保暖,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②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防交叉感染。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
2.3发热的护理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大多数患儿体温约在37.5℃,这时可通过让患儿多饮热开水,用温水擦洗全身,实施物理降温。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289例患儿体温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天。
2.4口腔护理我科收治的320例患儿中,243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害,表现为口腔内出现4mm大小的水疱样黏膜疹,2~3天后破溃形成溃疡。应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我科收治患儿中,溃疡面多在2~3天后逐渐愈合。
2.5并发症的护理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合并并发症,除皮肤黏膜疹外,可合并脑炎、心肌炎、肺炎等,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3结论
手足口病以学龄前儿童多发,尤其是1~3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飞沫、被污染的玩具、物品、手及粪-口等多种复杂途经传播。因此,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对家长、教师也要进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实践表明,对手足口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在治疗上,做好消毒隔离,进行有效的口腔、皮肤、发热等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班弟,陈莉,张国明,等.一起学校手足口病爆发的调查报告[J].疾病监测,2006,21(6):334.
[2]庄振荣.天津市开发区手足口病三起小型暴发的调查分析[J].口岸卫生控制,2006,1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