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风琴曲《白毛女组曲》的艺术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手风琴曲《白毛女组曲》的艺术解读

陈晓宇辛雪辰

陈晓宇辛雪辰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中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于1968年选取歌剧《白毛女》中各个段落的主题旋律汇集创编了手风琴曲《白毛女组曲》。《白毛女组曲》是一首为国人带来新的审美品位的曲目,它把民族特色与歌剧艺术融合到一起,更为手风琴的演奏带来与众不同的技巧,情绪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意味。《白毛女组曲》通过艺术解读来阐释艺术三要素(创作、表演、评价)在作品中的价值体现,从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人文思想中去挖掘作品所展示的艺术审美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一特殊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关键词:白毛女组曲;时代审美;民族文化;

手风琴因其便利性,在三四十年代抗战文艺宣传中到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群众性的歌咏运动中被广泛应用。它的体型较小,具有良好的便捷性、弹奏的和声丰富,具有群众性,这些优点使它广受大家的喜爱。而的歌剧《白毛女》影响又十分广大,在生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白毛女的角色深入人心,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的储望华先生借助“白毛女”本来就有的群众基础,用语言表现力强的手风琴来与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于1968年创编的手风琴《白毛女组曲》,为歌剧《白毛女》开启了文化新动向,让它成为中国手风琴作品中的一首佳作。

艺术来源于生活,白毛女的故事是来自河北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同时又它反映了那时的现实生活,白毛女的故事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民、激励人民的作用,并带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情节真实,反映现实,于是《白毛女组曲》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歌曲。乐曲其中的旋律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塑造的人物深入人心。储望华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把手风琴这种西洋的外来乐器与中国元素结合起来,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新的器乐,在创作、弹奏中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传统音乐相交融,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艺术的历史价值,也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贴近,为我们贡献了宝贵的艺术实践的经验,用西洋乐器演奏中国作品时,他不是被动的,无思想弹奏作品,而是真正感受作品、从内容出发进行再创造,而这个过程,手风琴就已经和中国的民族旋律相交融,使弹奏作品时技法上更加准确,情感表达更加细腻。

演奏家、作曲家们对民族化的作品肯定也是非常关注,手风琴的道路逐渐宽广,成长为我国人民广为喜爱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下也开始研究《白毛女组曲》的精神价值和时代的审美价值。《白毛女组曲》就是西洋乐器与民族音乐结合的代表作,他的诞生反映了当时的音乐创作的潮流,在民族的艺术形式上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白毛女组曲》的文化精神体现。

音乐作品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特定的社会历史,代表了那个时期特定的艺术时代,更是体现了手风琴带来的音响效果与技巧的价值。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除了只考虑其音乐的功能性,还要把“美”这个角度为目的去创造美的价值,美是作品的中心位置。作曲家在自身的音乐创作中非常注重对民族音乐元素的吸收与借鉴,将手风琴的西洋美与中国的民族气质相融合。实际上,《白毛女组曲》这个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让广大的听众接受,很大的本质原因是作曲者表达的方式-在旋律中体现精神文化的力量和内涵。格罗塞曾经指出:“艺术作品的思想性主要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所固有的艺术表现功能,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服务于社会趋势的意识形态表现方式的本质。”[]作曲家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融合西方的乐器,内化为自身对艺术的追求。从个体的方面来看,作者的风格以及构思、在美学意义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使手风琴有了新的文化内涵,作曲者的曲风、旋律上、音乐的素材上,主要是选取了山西北部的民间音乐,体现民族特点,把手风琴进行民族化。作曲者将手风琴与民间音乐的结合,储望华在改编作品时,努力的突出中国民族的风格,并模仿了一些民族器乐的声音,使其更加逼真。在对《白毛女组曲》的改编中人们发现中国古典音乐与手风琴的融合,会产生一种新的感觉,不同文化相互碰撞又互相融合,把手风琴的特点与中国音乐结合在一起,使手风琴准确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

储望华先生在创作中重视发挥手风琴的特点,在旋律中体现情感。在音乐语言上也努力发挥创作者的思维个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之美与艺术风格。他没有完全照搬原作品,而是在作品中展现了与原版不同的主体意识。作曲者把现代的音乐观念通过手风琴来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寻找手风琴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特色,在艺术创作活动时要把以美为目的的审美价值的创造放在中心位置。鲁迅在《致陈烟桥》中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木刻还未大发展,所以我的意见,现在首先是在引一般读书界的注意,看重,于是得到赏鉴,采用,就是将那条路开拓起来,路开拓了,那活动力也就增大……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其对文化评价就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观点,世界上有许多的民族与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与特点都是不同的,具有着本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化才能称之为民族文化,他是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和本土的特色,它既代表民族的特点,也体现民族精神。这种文化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发现和创造出来的,具有自己的选择性和内涵,他不是一成不变的,各个民族文化的汇集成世界的文化,只有坚守住本民族的文化、做自己本民族的东西,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需要不停地吸收创造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而在中国的作品中《白毛女组曲》他选择坚持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找到了世界与民族文化相交融的关键点。虽然不同的国家有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但是《白毛女组曲》却将这两者相融合。

二、在新时代环境下产生《白毛女组曲》的艺术价值与精神价值

《白毛女组曲》作为一部经典,在任何时代传播时,都会有一种与当时的历史紧紧结合的理想主义,使得我们这些在新时代的人,再次听到白毛女时还能意识到社会、民族和国家的一些责任白毛女组曲对西方音乐进行了革新,用反映中国人民的当时生活,实现了西洋文化和民族文化对接的火花刺激到艺术家,并在美学的高度上不断攀登和自我超越。历史的事实不断证明,经典的民族作品是不会衰落的,会有不同形式的演绎方式去传承,中国的现代民族主义和革命精神是乐曲向我们传达的,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到中国现代和当时的关系。《白毛女组曲》的到来也证明了我国音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特色的路,它的出现让百姓感受到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将不同的艺术观念融合到一起,创造中国新型的革命艺术。创作时的故事虽然来自民间,但是表现的是20世纪40年代当时人民生活现状,符合民众的审美,手风琴曲《白毛女组曲》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我们感受到民族特有的气质,也体现出来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通过对音乐活动的研究,我们发现文化精神始终贯穿在这些作曲家的人生当中,从与西洋与民族传统音乐的结合,到把握文化精神的民族音乐特性,都是共同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力量,努力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手风琴《白毛女组曲》曲目中融入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在乐曲中表现了民族的精神与气质,与20世纪以后的为现代音乐为潮流的音乐截然不同,在时间的流逝中,现代的乐曲削弱了民族音乐的特性,而这首曲目代表了在被压迫的年代,国人自强不息,渴望民主与自由的时代作品,更能体现民族情感。白毛女组曲引发时代共性之美,用手风琴的表现形式去展现近代革命精神的内容,追溯到革命时期的艺术和美的本来样子。白毛女组曲把中国式审美与西洋审美融会贯通,反映当时的人民的向往和生活的环境,乐曲为我国手风琴曲和民间音乐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2]方东美著,李溪编.生生之美代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德]康德著,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判断力批判》[M].人民出版社,2002.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

[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美在境界(陈望衡)

[7]浅析歌剧《白毛女》中的美学价值(刘洋)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8]手风琴曲《白毛女组曲》的音乐与演奏分析(富鹏飞)黑河学院音乐系2009,10

[9]试析中国歌剧《白毛女》(陈莉)长江师范大学2013.16

[10][美]阿诺德·豪塞尔著,陈超南、刘天华译:《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美]约翰·杜威,傅统先:《艺术与自然》,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230页

作者简介:陈晓宇,(1977.11-),男,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手风琴演奏、音乐理论、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辛雪辰,(1995.12-),女,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学生,从事手风琴演奏和艺术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