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县云安中学史有刚
在高中三年的数学教学中,高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许多初中生进入高一后,由于教学内容和思维方法的要求提高,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方法的相对滞后,一时难于适应。因此,高一的初始教学显得尤为关键。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浅谈几点初始教学的体会。
一、学生心理上的衔接
好多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还是重点中学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备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考前再临时抱佛脚,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为此,首先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增强紧迫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其次,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特点。此外,结合实例,给学生分析初高中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最后,还可以请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二、教材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的代数集合、映射等概念抽象及性质多,知识点密集,理论性强难以理解;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基础。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解教学过程,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的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另外,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是异面。要让学生注意到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进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学生思维是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而高中学生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并向辩证思维过渡。高中教学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教学,促进思维过渡。注意理论观点对数学思维活动的指导作用,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丰富数学观念。在高一的教学中,应把学生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当作重点;在高二解析几何教学中,应把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当作重要的教学目的。2、注意加强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联想转化能力。把一个复杂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知道,立体几何研究的虽是空间图形,但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比如空间平行的转化:证明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空间中垂直的转化: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等。3、还要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真正做到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学习过程。在章节复习中,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使其系统化。
四、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大多是本源性、派生性知识,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基本上采用“已知理性认识-新的理性认识-实践”的方法。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上课专心、作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的习惯等。只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高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字,不要成为习题的奴隶。要知到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做题不总结不行,采用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最后,还要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而自学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五、师生情感的衔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在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反之,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这种真诚的合作关系,对学生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指责,则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对抗的不良情感,这必然导致知识的传授过程阻滞,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还表明,同一班的学生对班主任教师的所教的学科学得好一些,这也说明学生对学科的偏爱很大程度上受师生情感的牵制。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