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2058319910224XXXX江苏昆山2153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本文将主要针对企业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介绍
2.1企业本质改革
2.1.1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达到服务群众的要求。
2.3.3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就是为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因此,企业必须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改善售后服务的态度,坚持以诚信为本,一旦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企业应该主动采取行动,对其进行售后维修或换新处理,确保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3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
3.1管理责任全面性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使得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维护社会、企业、群众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根据对象的不同,社会责任可以划分为股东责任、员工责任、客户责任等等,人们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会将对社会的影响纳入考虑之中,从而形成自我的规划,不同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责任的分担。
3.2管理定位全局性
随着企业与外部环境即社会之间的互动联系日益紧密,企业发展的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本身,还必须投向社会,注意发展的全局性。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引导企业树立全局观,将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从而使得企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环境和资源纳入重点考虑之中,这与社会和谐发展,群众普遍要求高度符合,进而使得企业易得到群众的支持、社会的认可,这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3管理范围覆盖性
过去的企业管理中,实行的主要是对企业职工的全体覆盖,对非基层人员缺乏有效的管控,这给企业的运行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而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能有效改善这一点,其实行的是全体员工管理,管理覆盖范围不仅包括了基层人员,还包括了企业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并且该范围还包括了整个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管理体系,管理范围全面性的实现使得企业的运行和管理都能体现出整体性、实现最优化,从而更好的承担起社会责任。
3.4管理体系与社会的全面融合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企业与社会有效的链接起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业绩的考核评估、相关建设的软件硬件等都全面公开地展现给了社会,这也使得社会能够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更加规范。
3.5利益观转变
传统的企业管理强调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企业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因此易导致企业发展出现各种问题。而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转变了企业发展的利益观,将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变为综合效益,把企业重新拉回社会之中,强调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下,企业更加重视与社会之间的综合利益,发展战略更具科学性、可持续性。
3.6实现预期目标的综合管理
转变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将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融入企业的管理之中,优化了企业的运营方式,将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纳入有效的控制之中,这使得企业的发展既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追求,还可以更好地响应国家的号召,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从而使得企业既能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又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
4结语
企业是在社会的发展中诞生的,其存在和发展都不能脱离了社会。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过于强调经济效益,割裂了企业与社会之间密切的联系,然而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一部分,其发展不能离开社会的支持,因此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为将企业与社会联系起来,重新树立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转变企业发展的利益观,积极推动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阳,肖红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2]刘涛.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3]栾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