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军浙江传媒学院310015
摘要新时期新形势对广播电视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广播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学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针对广播电视宣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强化引导舆论观念,走出一味的“迎合”和盲目“从众”的误区,发挥主流媒体在舆论宣传中的重要引导作用,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促进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引导舆论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
在众多的传播媒体中,广播电视作为我国大众传播中的主流媒体,作为党和国家进行舆论引导的主要媒体,是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当前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传播方式改变的自媒体时代,每人手中的一个手机,一台电脑就是一个“新华社”,这种传播格局发生的变化,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图和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媒介特性,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巩固和发展广播电视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如何分析自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特点,探索新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从而赢得亿万受众,是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如何完善广播电视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这一现代化传播工具,把握好宣传舆论导向,为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发挥作用,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工作者经过积极的努力,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新颖出新,表现手段多样,制作越来越精良,播出设备先进,节目整体质量逐步提高,常常令观众目不暇接,其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可以完全肯定地说,广播电视宣传在近年来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正如其他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按照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来考察它的另一面一样,广播电视宣传的不足和和问题也是存在的,不加以迅速改善,任其发展下去,会减缓甚至阻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不利的。目前,广播电视媒体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乐观。电视媒体则由于空前白热化的竞争而陷入了对收视率的追逐,一些综艺娱乐节目走恶搞路线,经常以整蛊明星嘉宾为手段,来达到娱乐效果。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以奇装怪行、言语无忌来吸引眼球。某些所谓的“民生新闻”,选取打架、男女恋情、失恋跳楼等内容,作为节目的寻求点。一些暴力血腥、描述犯罪心理和犯罪过程的现场镜头作为法制节目赢得收视效果的关注点。这种靠寻求刺激性增强节目看点的导向令人担忧。
广播电视媒体对人们现实观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即便是娱乐内容,也能有力地影响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态度,尤其是对那些价值观世界观架构期间的青少年来说,层出不穷的选秀节目使很多人产生了“一夜成名”的心态,高额大奖下的超级赢家让更多人燃起了一夜暴富的梦想。电视节目不断擎出的名利大旗对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推波助澜。曾有一份小学生的语文试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一组填空题的括弧内,有学生填上了“无痛的人流”。近年来,小学生作文中不断涌现的成人用语开始让人们担忧,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孩子们的纯真不可避免地成为牺牲品。有人曾评价当前的现象是“明星替代模范、美女挤走学者,绯闻盖过事实,低俗战胜高雅”,虽然言辞过激,但仍值得我们警醒。某些广播里,个别夜间节目利用独特隐蔽的时间优势,节目内容格调低下、影响恶劣;某些介绍药品的节目语言低俗、游走于法律道德边缘。还有些热线直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政治素质低下、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受众缺乏正确的引导和人文关怀,信口开河,毫不顾忌听众的感受。有的主持人自己都存在道德修养不够、知识贫乏的问题,却还振振有词地教育听众等等。这样的广播节目,很容易误导听众,甚至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广播电视媒体要强化引导舆论观念,走出“从众”、“迎合”的误区。媒体要强化对舆论的正确引导,而不应是毫无原则地一味迎合。广播电视事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完成好舆论引导者的角色扮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思想与信息,才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从而树立起一定的社会权威。广播电视的职责是汇集各类社会信息,经过筛选之后选择适合受众接受的部分进行传播。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集体智慧,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社会个别不良风气进行揭露,同时挖掘社会中进步的、积极向上的人物事件,将这些能够教育民众、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信任感的信息传递出去,引导人们崇尚向善,展现美好心灵,促进思想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媒体报道什么,揭露批判什么,弘扬倡导什么,直接主导着舆论的导向。优秀的电视节目,不是为了一味迎合受众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引导受众,准确把握社会的舆论导向而生。试想,受众的文化结构层次并不一致,如果把层次低的受众喜欢看的内容播放出来,无论对传播媒介本身还是对社会,都是弊大于利的。正是因为受众层次的多样性和明显分化,才需要电视节目制作者把握好方向,起到一个引导受众的作用。比如07年被人们称为“学史年”,正是因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直在坚持播放《百家讲坛》栏目,相对于更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来说,《百家讲坛》需要学术与通俗的互相渗透,真正把高深的专业历史知识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常识,这是需要技巧和毅力的。而正是由于这个节目的存在,才引起了全民学习历史的热潮。在书店里,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历史学方面的畅销书受到大家的追捧,这不能不说是《百家讲坛》节目正确发挥了舆论导向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层面来说,文化的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软性的灵活机制,所以媒体对于舆论导向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强制受众来收看,它不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所以电视人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知识性的节目做到吸引受众,在这一点上需要迎合受众的心理,而在对舆论导向的把握上,是绝对不可以盲目迎合、顺从的。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无疑是激烈的,追求收听率,攀比收视率成为了一些台考核的标准。而在经济的压力下,逐渐出现了不和谐因素,一些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的节目大有抬头之势,究其原因,就是媒体模糊了自身定位,走入了盲目从众、一味迎合的误区。广播电视的任务是引导舆论,使受众接受到有益的信息,而不是良莠不齐的秀场。毋庸置疑,尊重人民群众求知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求知的渴望,这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天职。因此,媒体应该也有义务去对受众的合理合情预期予以满足。因此,要树立受众意识,虚心接受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倡导受众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并以受众的需求作为节目设置和内容安排的主要依据,要强调“三贴近”,尽可能做到节目内容丰富多采,节目形式多种多样。中央电视台新闻战线自去年8月份以来率先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把镜头对准普通老百姓,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走转改”活动中,广播电视工作者更多的报道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新闻,这其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报道,例如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西藏先天性心脏病人小央金的故事、反映人间真情的系列节目“回家的礼物”中的农民工诗人杨成军、反映基层干部陪护偏僻乡村儿童远道求学的报道,全景式反映想尽办法缓解春运火车购票难的报道,还有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报道等等。这些感人至深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不曾知道的基层现实,看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工作的艰辛和付出的汗水,让观众的心灵一次次地震颤,让观众的视线一次次地模糊。通过“走转改”新闻报道活动也让新闻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现实问题的复杂,看到了矛盾的叠加和人们前行的脚步,真切地体验到了基层百姓打拼的艰辛和各级党委政府为民排忧解难所付出的辛苦。受众通过电波、荧屏就能全方位的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所难所急,同时媒体把人间的感动传递给了受众,积极可信的报道不仅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全国各地电视媒体纷纷响应,客观、公正的向受众传递一些真实信息,受众也能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其中,从而引导人民群众走向正确的道路。这种“接地气”新闻,无论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还是报道理念都有了全新的变化,显示出与时代结合的新特征,形成了正面的宣传效果,正确引导与反映民情,这正是广播电视根本所在,方向所在。
综上所述,在发挥正确的引导舆论作用方面,广播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可视而不见的问题。在当今时代,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所发挥的作用愈发突出,作为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怎样运用自身影响力更好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建立真正匹配的价值观念和评价体系;如何在不确定的全球风云变化中始终明了媒体的定位与责任,这些问题都是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需要思索的。广播电视事业工作者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才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