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切开挂线、多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多间隙脓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一期切开挂线、多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多间隙脓肿

杨晓歌杨志娟

杨晓歌杨志娟(云南玉溪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云南玉溪653100)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133-01

【摘要】采用一期切开挂线、多切口对口引流术治愈肛周多间隙脓肿300例,治愈率98.6%,疗程25—36天,无肛门变形、狭窄、失禁及肛门移位,随访2年无复发。该术式不仅切除了原发病灶,保护了肛门括约功能及肛门整体观,同时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关键词】肛周多间隙脓肿一期手术切开挂线引流

我科采用一期切开挂线、多切口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多间隙脓肿3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217例,女83例,年龄17—65岁,病程5天~3月,其中肛管后深间隙脓肿185例,合并单侧坐骨直肠窝间隙脓肿69例,合并双侧坐骨直肠窝间隙脓肿87例,合并直肠粘膜下脓肿27例,合并骨盆直肠间隙脓肿2例;肛管前深间隙脓肿115例,合并单侧坐骨直肠窝间隙脓肿74例,合并双侧坐骨直肠窝间隙脓肿41例;内口位于后正中者185例。前正中76例,左侧19例,右侧20例,其中两内口者27例。

治疗方法

行骶管麻醉或腰麻,麻醉成功后,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于肛门肿块最高处作一放射状小切口,排出脓液,用右手食指探查脓腔走行,分离脓腔纤维隔,以了解脓腔形态,便于术后创口引流和掌握换药时引流条的填放方向、深度。反复探针探查内口,内口在肛窦处且穿过外括约肌浅层以上及部分内括约肌,则直接取手术刀沿探针全层切开皮肤、粘膜,并延长切口,作为主引流口;如内口探查不清,且脓腔达肛窦上方,在肛提肌以上,可取探针或弯钳于脓腔最高点薄弱处穿出,引一橡皮筋,行挂线处理,下方给切开扩大创口成“V”。如探明有两个以上内口可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治疗,若两内口位置较高或穿过肛管直肠环,可同时挂线,挂线可一松一紧,待一橡皮筋脱落再对另一橡皮筋进行紧线,不可同时紧线。左手食指探查脓腔,视脓腔走行、范围分别于脓腔远端、中部各作2~4处放射状梭形小切口,取刮匙、手术剪搔刮、剪除坏死腐烂组织,取橡皮片若干,于两相邻切口间作对口旷置引流,取双氧水、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引流口、脓腔,肛内塞入院内制剂“五黄消痔止痛栓”,凡士林纱条脓腔、切口填压,塔形纱布敷盖固定,术毕。术后控制大便1~2天,给抗感染治疗,每日中药坐浴,甲硝唑或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引流口,0.1%新洁尔灭棉球清洁创口,肛内注入院内制剂“三黄膏”(黄芩、黄连、黄柏、冰片等组成),三黄纱条填压脓腔、切口,后期给生肌膏、生肌纱条换药。

结果

300例患者中296例治愈,4例复发进行2次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5~36天,无肛门变形、狭窄、失禁及肛门移位发生,随访2年无复发。2例因术后肛门疤痕过大致疤痕挛缩疼痛。

讨论

肛周脓肿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内口的寻找及处理,其内口的探查不离肛腺感染的特点。而多间隙脓肿内口位置的判断一定要详问病史,询问患者原发肿痛部位,一般先肿痛一侧即为原发内口位置。在多间隙脓肿中,因脓腔大、范围广,排出脓液后张力降低,行美兰染色法寻找内口,一般不能明确其位置,大多数病例内口仍需靠指诊及探针探明,在内口不明确时,则以脓腔最高点,顶端薄弱处为内口进行处理,同时钳夹并结扎两侧粘膜、肛窦,既可避免出血又可防止遗漏原发病灶。

挂线应掌握挂线原则及紧线时机。穿过组织少,位置不深者,可给紧线;穿过组织较多,脓腔切开范围广,深者宜浮挂,暂不紧线,待脓腔缩小,术后第10天后给紧线;两处以上同时挂线可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分先后次序进行紧线,不可同时紧线。

多间隙脓肿对口引流切口宜行放射状梭形切口,避免横形及弧形切口,后位切口宜避开肛尾韧带,略偏侧方,术中尽量避免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保护肛门自制功能,以减轻术后疤痕过大,影响肛门功能及肛门移位。术中腐烂坏死组织不宜搔刮过多,以免引起菌血症及出血过多。对口引流橡皮片的留置时间应视脓腔愈合情况而定,如脓腔缩小,橡皮片可换为7#丝线双线引流,直至主支脓腔闭合即可给予拆除,起到切源断流,引流口即日自愈。

术后换药要彻底,根据脓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药冲洗创面及引流口,引流条放置到位以引流通畅,每次换药可用止血钳沿创口基底探查,防止死腔及假愈合,对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应及时修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