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玉德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玉德思想”

胡唯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襄阳441050)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喜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玉及其所代表的玉文化可以称之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承担着中华民族薪火传承的重任。

关键词:玉文化;玉德思想;民族文化

玉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而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玉德思想”,也在儒家文化中被称为是“君子”文化。古人理想中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最佳的和谐状态,而玉器则是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载体。“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温润如玉”等比喻,都是古人将玉人格化,并赋予它美和德两重性格的结果。

玉为何物?古人云:“石之美者”。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在近八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发展伴随着我们民族的生息繁衍和文明进步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崇玉尚玉,对玉的钟爱已经达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无论是祭祀神灵,还是显示权力;无论是推动生产,还是装点生活,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几乎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崇拜。与中国的青铜文化和瓷文化相比,玉文化的历史更加悠久,可以和石文化、陶文化、骨文化相媲美。它不仅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具特色的一支奇葩。

人们最初视玉器为洁净美丽的器物,而后将其作为通神祭祀的神器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人们用玉字组成不计其数的词,来表达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例如玉貌、玉体、玉女、玉容等等,并把为正义而死形容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现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陈设,不过是寻常装饰品而已。玉器在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玉文化绵延几千年,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德”既是玉的特性,又被拟人化、道德化,成为古人心目中正人君子良好品德的象征。玉材的珍稀和雕工的艰难,以及用玉礼制化,使得玉器的身价为货宝之首,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最终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将玉推崇为君子完美品德的象征。

而从玉文化中所衍生出来的“玉德”思想则更是玉文化的精髓所在,几千年来,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是“德”的代名词,这当然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有例为证: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德是好行为的成果和作用,是非常伟大而严肃的问题。玉与君子的美德相连,有德之人就是君子,真正好玉之人就是好人,故以玉比德,敦品励行。“君子比德于玉”成为历代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座佑铭。中国玉文化还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文圣孔丘,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将儒家思想的精髓赋予玉一身,阐明玉有十一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按照玉德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德行信条。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

那么在今天我们应该会如何让玉文化以及玉德思想继续在我们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如何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继续焕发光彩?

每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都会形成一些恒久的理念和价值观念,这是一个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基本的价值判断和民族心理形成的重要依据。以“玉德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瑰宝。“玉德思想”,既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展示了我们民族的性格、秉承和价值理念。它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世代相传而广受赞誉,足以说明其深厚的价值意义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玉德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因所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增强国民对本国文化自信心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现象。必须批判性地吸收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中有益的东西。把文化遗产中真正的精华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崇尚经典文化、重视文明风尚的社会风气,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家园。

在中国玉文化中,玉代表“品德”,“品德”就物化为玉,玉文化可以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精神支柱。当今的人们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君子如玉”这个高贵的品质。而在过去人们还把玉作为信物来交换,这也是玉德的一种表现方式,体现出君子的承诺,君子一诺千金。君子如玉,玉的坚韧、温和、细腻和人性有着极大的一致性。“温润如玉”、“洁身如玉”在我们心目中成为最美的一种赞誉。玉者无声,玉已成为君子的化身和代表,是纯洁之物,是赞美人性品德优秀的代名词。

“玉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地位不言而明。它作为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的民族精神要长期传承下来。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激浊扬清、补偏救弊,对社会思想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文化的整合性告诉我们,现有文化并不一定直接地完全能够破解现代人面临的人性困惑。在现代人全新的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面前,从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也许我们能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些破解当下人生难题和生存困境的钥匙。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延续,特别是“玉德思想”,他作为我们中华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对我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国民人格素质有积极作用。

总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