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浅谈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云贺欣

云贺欣(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社区卫生服务站100007)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3-0050-02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约占所有疾病的10%,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也在死因顺位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需要漫长的康复过程。

脑血管疾病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中老年人以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最常见。

脑血管疾病病人度过了危险的急性期后常遗留偏瘫、语言障碍和感觉障碍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往往为病人带来消极影响。病情稳定后早起锻炼、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神经功能,使肌腱灵活,防止关节僵直。锻炼可以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使后遗症减少到最低程度,降低中风的病残率。

上肢、下肢功能锻炼:首先:病人十指交叉握手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做上举动作,让病人学会将自己健侧腿置于患侧腿膝下,沿着患侧小腿往下滑到踝部,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活动。其次:可在床尾栓上带子,可以拉带子协助抬起上身练习。最后,对于肢体瘫痪严重,不能自己锻炼的病人由家人帮助他们做被动运动,防止畸形,同时给予肌肉按摩,为下床活动打好基础。

练习坐起和站立:抬高床头,从3O度开始,逐渐增大角度,并延长时间,病人无不适,可让病人两腿下垂,做于床边,这可以锻炼髋关节的功能。起床动作要慢,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做于床边如无不适,可以试行站立,站立时间由几秒逐渐延长至数分钟,站立时,应有人协助,以防摔倒。

练习步行:病人站立时间较长时,就开始练习走路,练习走路是非常费力的行动,先练习原地踏步,尽量抬高患肢,然后在两人的搀扶下练习行走,走几步,坐下休息一会儿。在行走中嘱病人抬起头,眼睛向前看,注意行走的姿势,脚后跟要抬起,在练习中不要操之过急,否则加重痉挛、影响行走能力的恢复。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鞋子要选择合适有带子胶底防滑的。待病人已经能较好地独立行走后,再锻炼一些日常生活的能力,如上下楼梯、自行穿衣、吃饭、梳洗等等,以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语言功能训练指导:1.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叩齿、弹舌等。每动作做5~10次,2.舌运动张大嘴,做舌的外伸后缩运动,将舌尖尽量伸出口外,舔上下嘴唇、左右口角,并做舌绕口唇的环绕运动、舌舔上腭的运动,每项运动重复5次,每天2~3次。3.教会患者学习发音护理人员给患者示范唇舌动作,发音的口型,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发音的口型,让自己的视觉矫正发音器官的错误,要注意患者的发音动作音量、音调、语音清晰度、语言的节奏、速度等,可让患者配合肢体活动同时进行。4.重视口语训练口语训练先于书面语言训练,比如对字、单词、短句进行复述,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半句,令其讲后半句,并让其练习简单的看图说话。5.反复进行听力训练将日常生活用语、词组、句子录在录音带上,并配上轻音乐,让患者戴在身上反复听,同时跟着读,发出声音,反复让其进行听读的训练。6.强化读写训练让患者写出亲人的姓名、住址、同事的姓名以及编小故事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记忆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心理指导患者因偏瘫失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精神上非常痛苦,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要耐心地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注重了解患者的感受,耐心向患者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法及目的,鼓励自理,充分调动和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实施自我护理和保健,持之以恒投身健康锻炼。

病人的功能逐渐恢复,在肢体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加入日常活动的练习,家庭日常活动的练习在中风病人的康复中十分重要。若病人能够生活自理、不仅减轻了家人的负担,而且对他重新参加公共活动创造条件。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的活动,既训练病人的运动功能,又训练病人的感知和认知功能,也有益于病人的心理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