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36例再通,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7例,未经特殊处理,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13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2d消失;2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42例中无1例死亡,其中,36例溶栓再通后,心功能有所改善。7例失败考虑为时间计算不准确,超过溶栓最佳时机。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可降低AMI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并显著改变AMI病程,疗效快、效果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诊疗
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内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造成血管内闭塞,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缺血、坏死,进而产生一系列严重临床症状和特征。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的心肌相关联的阻塞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挽救其缺血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42例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7~69岁,平均59.7岁;既往冠心病史28例,高血压35例,糖尿病13例,无相关疾病者16例;发病时间3~6h心电图提示相信两个导联ST抬高符合诊断AMI,其中下壁心肌梗死30例,下壁并右室梗死6例,前壁梗死7例,前间壁梗死5例,伴急性左心衰竭23例,右心衰竭7例。
1.2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患者心肌梗死性症状发作6h以内,并且症状持续0.5h以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症状得不到缓解;患者的心电图提示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ST段抬高≥0.2mV;所有患者均没有溶栓以及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1.2治疗方法急性期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镇静、止痛、静点硝酸甘油,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立即嚼服阿司匹林片300mg,然后1次/d,3d后改为75mg,1次/d,长期服用。溶栓前常规检查耳血常规,溶栓药物均选用尿激酶,剂量为(120-1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内静脉输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药后立即、30min、60min、120min查心电图。给药后12h给予肝素6250U或低分子肝素0.4ml(4000U)皮下注射(视病人经济情况而定,低分子肝素价格较高,但相对安全),以后每间隔12h1次,连续5d,每天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隔日监测纤维蛋白原。
2结果
42例中36例再通,发生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17例,未经特殊处理,10余分钟后自行缓解;13例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1~2d消失;2例出现鼻黏膜出血,经局部治疗好转。42例中无1例死亡,其中,36例溶栓再通后,心功能有所改善。7例失败考虑为时间计算不准确,超过溶栓最佳时机。
3讨论
AMI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完全和持续地实现心外膜下血管和心肌水平的血流再灌注,尽可能抢救濒死的心肌、保存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溶栓治疗是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富含纤维蛋白的血栓发生溶解,从而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实验表明,这一时间窗大约为6h。在起病6h内溶栓,可降低病死率30%,若在起病1~2h溶栓,则可降低病死率50%。因此,闭塞血管早期、完全、持续开通是AMI良好预后的前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恢复动脉血运,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对于溶栓治疗的患者还需要进行良好的护理,以防止溶栓治疗时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持续性的心电监护,要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高流量吸氧,充足的吸氧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缺氧症状,减少患者心肌梗死的范围;监测患者的心律变化,心肌再灌注后易发生心律失常,要注意对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注意观察是否有再次梗死的发生,如果患者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应该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及时处理;心理护理,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加重心肌梗死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缓解负面情绪,提高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同时治疗后让患者早期下床进行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尿激酶可以激活患者血浆以及栓子中的纤溶酶原,从而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栓子。同时于溶栓治疗后给予患者肝素以及阿司匹林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参考文献:
[1]李国良,季先友,初春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伤残医学,2007,15(3):6-6.
[2]钟伟怀.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10,5(8):30-31.
[3]田硕.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观察与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3):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