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陈名翎

陈名翎(福建省南平市仁爱医院中西医结合内科35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IBS患者分为47例常规西医治疗组(对照组)和48例西医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组(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0d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21%,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与对照组4.26%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调整机体整体功能,明显改善IBS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肠易激综合征不良反应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以腹部疼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多与内脏感觉高敏感性或胃肠道动力异常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而治疗尚无特效方案[1]。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95例IBS患者分为两组,经临床症状、体征、腹部B超或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郑芝田著《胃肠病学》[2]中关于IBS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17~66岁,平均(43.7±12.5)岁;病程2月~5年,平均(16.5±10.4)月;腹泻型31例,便秘型7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型9例。观察组48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9~68岁,平均(43.9±12.5)岁;病程2月~6年,平均(16.6±10.5)月;腹泻型30例,便秘型8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型10例。组间一般资料分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需要给予影响羟色胺轴药物、肾上腺激素调节剂、生长抑素、阿片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拮抗剂、氯化物通道激活剂、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速激肽受体拮抗剂、解痉药、止泻剂或抗生素等病因和对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痛泻药方加减,方药组成:白芍30g、炒白术30g、陈皮15g、防风15g、茯苓20g、白扁豆20g、乌梅12g、延胡索12g、木香10g、诃子10g、甘草10g。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党参15g;肝郁脾虚者加柴胡10g;寒热夹杂者加干姜10g。两组均治疗10d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肠易激综合征的描述制定疗效评价标准:腹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大便次数和性状恢复正常者为治愈;腹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明显缓解,大便次数1~2次/d,大便性状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显效;腹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大便次数1~3次/d,大便性状有所改善者为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大便次数和性状等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者为无效。总有效为治愈、显效与有效之和。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P<0.01表明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X2=7.1172,P<0.01。

2.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对照组有2例(4.26%)自觉身困、乏力;治疗组有1例(2.08%)中药内服时恶心。组间比较,X2=0.00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体肠管在腹腔内约有5~6米长,沿着单一方向节律蠕动的肠管运动太慢或者不蠕动时,患者腹部就会腹胀,严重者发生便秘;如果部分肠管绷得太紧,患者腹部就会疼痛难忍;如果肠管蠕动过快,患者排便次数增多。因此,IBS的治疗当以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管痉挛和减少肠内产气,辅助心理治疗为主。

传统医学认为IBS当属中医学“腹痛”“泄泻”范畴,肝气郁滞,机体疏泄失常,体内木不疏土,进而脾失健运,引起脾胃功能失常,病位在肠,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和大肠传导失常,治疗当以运脾化湿和收敛止泻为主。笔者在《景岳全书》所载痛泻药方[4]基础上加减,方中白芍柔肝以缓急止痛;炒白术燥湿健脾、益气止泻;陈皮理气和胃、燥湿醒脾;防风燥湿舒脾、散郁止泻;茯苓、白扁豆益气健脾;乌梅入肝敛肝柔肝止泻;延胡索、木香活血,利气,止痛;诃子疏肝健脾、收敛止泻;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运脾化湿和收敛止泻之功。现代药效学研究证实[5]:炒白术、陈皮、防风等燥湿类中药提取物能够作用于肠道神经元,松弛平滑肌和抑制肠蠕动,增加肠对水和离子等物质的洗手,从而改善腹泻和排便紧迫感。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21%,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8%与对照组4.26%比较,P>0.05。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调整机体整体功能,明显改善IBS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袁耀宗.肠易激综合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69.

[2]郑芝田.胃肠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0~73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甄利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37.

[5]孙刚.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中田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23(4):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