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疗效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疗效对比观察

于健

于健

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腹腔镜与开放隐睾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64例小儿高位隐睾,将采取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取传统手术入路行隐睾下降固定术病例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隐睾下降固定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隐睾固定术相比,腹腔镜下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能有效减轻患儿的创伤,由于观察组手术创口小,精索局部干扰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睾丸恢复良好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关键词】腹腔镜;开放隐睾手术;小儿隐睾术;睾丸下降不全

隐睾术后睾丸下降不全患儿一般无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发育不良,小于对侧,若为双侧睾丸下降不全患儿,则表现阴囊呈扁平状,病变侧阴囊空虚,不能触及睾丸。若伴有的腹股沟疝出现嵌顿时,则注意有腹痛,呕吐急性梗阻的症状[1]。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隐睾术后睾丸下降不全的64例高位隐睾患儿,进行不同模式的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隐睾术后睾丸下降不全的64例高位隐睾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年龄1-14岁,平均年龄4.2±1.3岁,双侧6例,左侧12例,右侧14例。对照组年龄1-13岁,平均年龄4.1±1.2岁,双侧7例,左侧11例,右侧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采取传统开放手术入路行隐睾下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第一穿刺点为脐部,第二、三穿刺点位于左、右腹直肌外缘与髂嵴连线交点。如行单侧手术第二点可位于脐与耻骨的中点,第三点在脐与患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内1/3处。找到睾丸后,要观察其大小、质地、发育情况以及精索血管的情况。如果睾丸发育好,血管长度足够,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血管长度不够,可先作Fowler-StephensⅠ期手术。如果精索血管盲端是结节,应作活检。对睾丸太小、质软的单侧隐睾及青春期后的单侧隐睾应行睾丸切除术。对疑有恶变的睾丸应行腹腔镜下睾丸活检,作快速组织冰冻切片确定诊断。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20.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治疗效果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术后切口无感染发生,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3例。

表1两组高位隐睾患儿术中、术后情况比较(n=32)

3讨论

对腹腔内位置高的隐睾不能作一期手术,需分二期手术。先行精索血管高位结扎切断、长襻精索血管睾丸固定术,即Fowler-Stephens术式。高位隐睾的侧支血管来自精索血管襻、腹壁下血管侧支以及从睾丸引带进入鞘突后壁的分支,提出保留睾丸的输精管与精索血管间系膜样结构,尽可能高位切断精索血管,使高位隐睾能一次手术降入阴囊。在高位切断精索血管前用无损伤血管钳夹住精索血管约10分钟,然后在睾丸自膜上作一小切口[2]。如切口内有新鲜血液不断流出,表示睾丸侧支循环丰富,继之切断精索血管。如无新鲜血液流出则说明睾丸侧支循环少,易缺血,不能采用此术式。只能采用部分精索血管结扎,充分游离输精管及睾丸,将睾丸固定于腹腔最低处,待侧支循环建立6~12个月后再进行二期睾丸固定术[3]。一般来讲,腹腔内隐睾只要腹腔镜探查能看到的,多不需要采用Fowler-Stephens技术。如睾丸位置较高估计精索血管松解后都不能降至阴囊位置时应选用此法。在精索血管外侧切开腹膜直至内环口前缘,再于输精管远侧并平行输精管切开腹膜,切断精索动脉,保存远端精索血管和输精管之间三角区的腹膜,因为该区域精索和输精管之间有侧支循环,即睾提肌动脉与输精管动脉之间的侧支循环[4]。新形成的内环口处腹膜缺损在腹腔镜下用钛夹关闭。睾丸置于新形成的肉膜窝内。本组资料显示,与传统开放隐睾固定术相比,腹腔镜下高位隐睾下降固定术能有效减轻患儿的创伤,由于观察组手术创口小,精索局部干扰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睾丸恢复良好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宋国鑫,孙治环,郝春生,叶辉,白东升,邱莹,牛志尚,宋晋秋.带操作孔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管内隐睾[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01:62-63.

[2]林家威,邓洪强,冯泽荣,刘杨桦,吴东波,潘云.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5,03:307-309.

[3]汪志华,韦勇杰.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与开放隐睾手术治疗高位隐睾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5,10:73-74.

[4]吴平辉,徐芳,冯起放,傅忠,刘潜.腹腔镜Ⅰ期手术治疗腹腔型隐睾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2014,07:59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