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刘慧

刘慧辽宁省沈阳市回民小学110000

【摘要】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民语文素养不断提升的时代,写作正是语文素养的一个具体体现,小学阶段的习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形成写作风格的关键,本文作者建议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感悟,让学生通过自己与生活的心灵对话来构建一篇内容丰富而感情真挚的优秀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5-198-01

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没有内容可写、不知道怎样表达、对写文章不感兴趣等,基于以上现状,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引导性,多角度的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其习作技巧,进而使其整体习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般都会按部就班地指导学生习作的内容要中心明确、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内容具体等,但是作为刚刚接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牵强。如果有的小学生几次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可能就会心灰意冷,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另外,传统的教学理念倡导多写、多练,有的老师甚至要求天天写日记,很快就打消了小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习作的初级阶段要以鼓励为主,然后加以科学、正确的引导,才能够使小学生逐渐对习作产生兴趣。

2.教学模式形式化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推广和实施,很多小学教师都积极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仍然以老师为主导,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很容易造成小学生的写作模式单一化,缺乏新鲜感和创新性。另外,教师给小学生规定的固定的写作标准和写作形式很容易使小学生强大的想象能力受到限制,抑制了小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都千篇一律。

3.缺乏练习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小学生在练习习作的过程中,由于屡屡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有的甚至还会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讨厌习作或者害怕习作的心理。另外,还有一些小学生虽然比较喜欢习作,但是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在习作完成之后不进行检查和修改,导致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小错误,这对将来的作文写作和语文的学习将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和国家有关教育教学的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创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更加适合新时期的小学生学习成长现状。在这个以创新为发展引擎的新时期,必须不断创新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培育出具备核心素养的新时期的小学生,才能够达到教育教学更好的效果。

2.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老师主导着整个课堂。而素质教育强调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也就是说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小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小学生的更加全面的发展。

3.正确引导,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在小学习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小学生科学、正确的指引。作为初学习作的小学生来说,习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给小学生布置习作题目和要求让小学生自己去练习,而要在小学生练习之前要给予适当的指引和提示,同时要告诉小学生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并且要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尝试着运用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引用优美的句子或者名言警句等。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要顺着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去鼓励、指导,当小学生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之后就会产生极大的自信心和习作的动力,慢慢地就会喜欢上习作。

4.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解决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天地万物,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一篇文章的主角,学生只有深入的去观察生活才能有所感悟,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教师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之美就必须培养其全面、细致的观察方法,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看似平常却都有其独特之处,想要完整地认识它们需要观察者从整体到局部,从常态到特殊形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在普通事物上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进而激发出写作的主动意愿。

精彩的修辞手法往往能够成为一篇文章的点睛之笔,学生在进行“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练习时,如果没有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是很难展开想象的。

5.从阅读中积累语感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基础就是阅读学习,然而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只去解决生字生词的问题,忽略了品味文采这一重要环节,这样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不到有效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为自己的习作积累精美的词句,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语感以加强语言组织能力。

品读不是读对字音就算完成了,而是要带着脑子,捧着心去感悟整篇文章,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替换关键词语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语言使用的精准。例如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上,学生在读到“有时,它只有细细的流泉,从石头缝里穿过。”这一句时,教师可以提问:“文中‘穿过’这个词用的好不好?可以换成别的词吗?换成‘流过’怎么样?”学生经过反复思考和讨论可以得出作者使用“穿过”一词写出了小溪水流之细、水速之快和灵动的生命力,它的存在使整幅小桥流水人家图具有动态美,而换成“流过”就显得平淡而缺乏活力,小溪的形态也不能得到完全展现。如此一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有目的地去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进而能深刻领略到文章词汇的精妙之处。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习作的教学方式和策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模式,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6.

[2]陈巧灵.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