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丽丽(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糖尿病性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笔者以隔姜灸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灸法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药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又称糖尿病胃麻痹或糖尿病胃潴留,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感、纳呆、恶心,重者可有呕吐,其他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烧灼感或疼痛、早饱、嗳气及体重下降。属中医学“痞满”“胃痛”“呕吐”等范畴,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主要由于胃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胃动力障碍,从而引起胃排空延迟,胃蠕动减弱或缺失。我病区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中医隔姜灸的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符合200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1]的诊断标准:①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②临床表现为食后饱胀、恶心、厌食,上腹部不适;③胃部饱胀,震水声阳性;④X线钡餐检查示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迟缓;⑤无溃疡及幽门梗阻。胃镜、B超检查排除肿瘤及肝、胆、胰、脾等器质性病变。
1.2一般资料60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33~72(52±10.8)岁;糖尿病病程5~21(8.8±4.5)年
1.3治疗方法
取足三里(双)、中脘。先将老姜切成0.1cm厚的姜片,将姜片贴于皮肤上,再将艾炷置于姜片中央,将其点燃,每穴连续灸3壮(大约为15分钟),每日治疗1次,1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3天。
所有病例均严格控制饮食,根据公斤、体重制定饮食处方,同时应用胰岛素或口服药物控制血糖。观察治疗2个疗程。
同时嘱患者注意事项,避免局部烫伤。
1.4观察指标2组患者在治疗前均行X线钡餐及胃镜等检查以了解胃排空情况并除外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等器质性病变。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等变化。
症状评分标准:针对腹胀、腹痛、早饱、烧心、恶心五种症状,应用单一症状(d)及总体症状(D)积分方法评价疗效。单一症状评分标准为:无症状为0分;有轻度感觉但不明显为1分;症状稍重,但不影响工作为2分;症状严重,难以坚持工作为3分。总体症状积分(D)=各单一症状积分总和。
1.5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自觉症状全部消失,X线钡剂造影检查胃蠕动恢复正常(D值下降率>90%)。有效:自觉症状部分或全部消失(D值下降率>50%),X线钡剂造影检查胃蠕动较治疗前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D值下降率<50%),经钡剂造影无改善。
2结果
总体症状积分比较
显效37例(61.7%),有效19例(31.7%),无效4例(6.6%),总有效率为93.4%。
3讨论
糖尿病性胃轻瘫为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以胃动力障碍和胃排空延迟为特点的一种临床综合征,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出现胃肠道症状者高达75%[2],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与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异常、微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高血糖相关的代谢异常及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胃肠运动功能受损,直接影响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致使患者血糖波动,不易控制,加重糖尿病病情,进一步导致胃肠激素的分泌失调,形成恶性循环[3].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治疗包括良好的血糖控制和纠正胃运动异常造成的胃轻瘫症状,以往选用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红霉素等药物治疗,疗效并不满意。
胃轻瘫属中医学“胃痞”、“腹胀”等范畴。糖尿病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上久服西药,损伤脾气,气虚失运,燥热灼津,津亏气耗,久病必虚。由于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导致饮食水谷运化失职,精微物质的化生和气、血、精液的生成、输布、代谢发生障碍,故糖尿病胃轻瘫基本病机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痰浊、湿热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为虚实夹杂之证。
隔姜灸是利用姜之温性,再助以灸火之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起到温阳益气、补脾益肾的功效。所选用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中脘为腑会,二穴同用可调整肠胃功能,健胃行气,有醒脾胃促运化,恢复胃肠蠕动的功能[4]。恰好能针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病机而获良效。
本法应用简单,疗效较好,易于临床应用。以上为笔者的一点临床体会,希望同道斧正。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6-28
[2]张亚萍.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1):91-93.
[3]张绍刚,程留芳,白梅,等.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测定[J].中国综合临床,2002,18(5):433-434.
[4]白雪歌,张万祥.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