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颖王建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摘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增强城市发展后劲、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廊坊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为基点,从多个层面对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廊坊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提升路径
0引言
“软实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约瑟夫·奈把国际政治力量区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硬实力指一个国家在军事、经济等领域的物质性力量,而软实力则指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魅力等方面的精神力量。同样,在当今时代,一个城市的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不但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为主要指标的“硬实力”的增长,而且更需要有以文化为内核的“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所谓“城市文化软实力”,是指在城市竞争中,通过文化这一非物质要素的建设,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市民的凝聚力以及城市形象的亲和力,充分发挥它们对城市社会经济运作系统的协调、扩张和倍增效应,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的发展水平,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竞争能力,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无形有质”的动力。
1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
1.1当前我国的城市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带动了我国的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城市化的过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城市功能异化、城市形象同质化、城市文化荒漠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历程证明,当城市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城市经济开始向外辐射时,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的约束作用就开始显现,因此,这个时期强化城市文化软实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扩大城市的对外影响力,优化城市化的结构,使城市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行。
1.2城市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不是城市外延的简单扩大,也不是非农业人口的简单增加,而是整个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提升。不应把城市发展经济与城市文化精神水平的提升割裂开来。发展经济只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发展在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要注重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要使得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决不能以经济发展而牺牲生存环境,也不能以社会动荡、市民文明素质降低、社会风气日下等社会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发展的质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1.3城市是人类财富和文明的汇聚地。但受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人们更多地把城市建设和发展集中在所谓“硬力量”的扩张上,从而忽视了文化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过去我们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地理解成把经济建设作为惟一发展目标。其实,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能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潜在的效益和优越性,这种潜在的效益和优越性会推动城市倍增式的发展。当前“大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认可的口号。199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文化与持续发展:行动主题》报告中提出:“文化为当地发展提供新的经济机会,并能加强社会资本和社会凝聚力。”近年来为我们所熟悉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显现出惊人的经济生产能力。这就说明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进行文化投入,同样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后发优势,形成城市竞争力的新的增长点。以伦敦为例,伦敦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伦敦城市的支柱经济产业,所创造的财富仅次于金融服务业,是英国增长最快的产业。根据2003年公布的《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显示,伦敦的创意和文化产业估计年产值为250~290亿英镑,从业人员达到52.5万。创意人员的人均产值要大大高出全国水平,2000年伦敦创意产业人均产值大约2500英镑。
2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因素
2.1城市文化吸引力、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文国际化水平是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宏观要素,是社会公众对城市文化的情感体验、文化生活满意度以及城市开放度的理性感知。社会文化环境和人文国际化程度决定了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反之,城市文化吸引力的加大会提升人文国际化程度,并优化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文化开放度是影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可使本地文化经常处于优化、演进之中。
2.2文化艺术人才、城市文化需求规模和区域文化需求规模、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具体要素。城市中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的规模及其变动影响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发挥。城市的文化需求规模和区域文化需求规模决定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水平。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实现文化设施的规模聚集效应,充分保持和利用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人文资源,建设自然风貌与城市景观交融和谐的城市文化生态、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规模和服务质量是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必备条件。
2.3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先天禀赋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如历史文化名城曾是或者一直是一定区域的文化中心,在区域文化的发展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同时,先进的基础设施、优美的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移民或工作而促进城市间的文化交流,发挥城市文化资源的先天禀赋潜力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文化软实力。
2.4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影响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产品越多,质量越高,城市的文化实力则越强。再有,城市政府对文化产品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文化创作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
3提升廊坊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途径选择
廊坊市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地带,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称。近年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迅速,城市面貌迅速改善,目前正处于由功能型城市向文化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利用廊坊城市硬实力发展的优势条件,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和文化创新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而促进廊坊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3.1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归根到底,不能不首先定位于市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换句话说,文化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对人的投入和提高。因此,从现阶段廊坊城市发展程度来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引起深层次的城市文化转型问题,这种转型集中体现在: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型,从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乃至后工业文化转型,从农业社会的伦理向现代城市伦理转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竞争“硬实力”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这是城市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目前应在市民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工业文化的教育,普及工业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知识,从思想观念上、行为习惯上推进公众从传统市民、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转型,逐步消除小农观念、封闭保守思想、小富即安意识等不适应时代潮流的文化积弊,牢固树立“开放、学习、赶超”的现代思维,使这些思想观念成为市民行为的导向。从而切实的提高市民的现代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充分激活城市发展中最能动、最活跃的人力资源要素。
3.2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目前,廊坊已经拥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批闪亮的城市名片。在此基础上,廊坊还需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以树立完整清晰的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形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是社会公众、市民对城市所体现的整体文化认知和评价的集合。它显见于市民的精神面貌、城市的建筑风格等方面,更主要的是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城市的价值观念、城市精神。因此,推进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尤其应注重增强城市文化形象核心价值的的锻造,使得我们的城市文化形象具有鲜活的灵魂,使得城市的形象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感召力。同时,应当注重挖掘廊坊的地域化文化特色,培育城市文化形象鲜明的个性化特征,避免形象的千篇一律。在这一点上,“浪漫大连”、“休闲成都”、“快乐长沙”等这些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3.3挖掘本土文化特色现代城市的发展总是以特色为本。城市文化特色是城市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产业结构和功能特征的总和。每个城市由于地域、人类活动、发展历史的差异,都拥有反映自身特点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廊坊作为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拥有独特的灿烂文化,其中不乏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文积淀。境内既有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胜芳古镇等传统文化资源,也有在音乐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民间音乐之瑰宝,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内大奖的屈家营古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闻名中外的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著名的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等一批文化历史名人。绵延城市的记忆,传承历史的文脉,让这些源远流长并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重放光芒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对于保护城市文明特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展示城市文化魅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廊坊特有的文化积淀,也是廊坊文化赖以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但是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够的,还要用全新的视野和科学的方法去整合和经营这些地域文化特色资源,致力于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借助现代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挖掘保护本土文化特色,通过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现实的功能,做强做大历史文化产业链,形成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创造出更多富于时代气息、体现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真正把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变为城市发展的文化竞争力。
3.4加速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发展,既影响着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又制约其他产业的发展。根据廊坊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条件和潜力,当前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一是科学选择重点布局。本着“做强核心层、做大外围层、做精相关层”的思路,培育文化创意、广告会展、文化旅游、娱乐休闲几大产业,鼓励文化中介、创意设计、策划服务、文化研究等基础行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特别是要结合我市无线城市的建立、利用网络等高新技术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方式,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链和延伸不断,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二是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区。充分依托万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京东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完善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构筑文化基础平台、信息平台,抓住当前世界文化创新的有利机遇,引进先进文化管理理念,努力提高廊坊文化的产业化水平。三是推进文化产业与现有产业的集成式发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充分发挥廊坊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强化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互补联动,促进文化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注重文化活动的旅游延伸,选择特色文化活动打造成为综合性、体验式文化生态旅游,形成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文化的良性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1]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郭庆隆.软国力竞争-国际关系中的新动向[N].北京:光明日报.2000(12).
[4]张涛甫.“软实力”城市发展的另一维度[J].兰州:甘肃社会科学.2006(2).
[5]吴良镛.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J].北京:城市规划.2003(1).
基金项目:本文为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09年度项目《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实践性研究》(项目编号:2009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