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3

电视民生新闻编辑的再创作

袁慧侠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袁慧侠

【摘要】当前,电视新闻栏目已进入品牌化经营,只有形成独特的风格模式,才能吸引受众,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也开始由过去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到了复杂的创作型时代。特别是作为已经流行并且当下正在不但探索寻求改进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而言,在为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创作素材的同时,也对电视民生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编辑要想把零碎的新闻节目串联在一起,打造出丰盛的新闻大餐,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再创作;自身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8.2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005-02

民生新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严格地说来,这个定义其实还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描述出这种新闻节目的整一个存在形态。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我国的“民生新闻”节目,其来源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内容上围绕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整个采制过程中,强调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距离。在播出形式上要求新颖,以便能够更好地抓住受众的眼球,激起受众的观看欲。这种传播特点也就对民生新闻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准确地说,民生新闻编辑和其他的电视新闻类编辑一样分为两类,文字编辑和后期编辑。如果把一篇新闻稿比作一块布料,那么前期编辑就需要做设计师,考虑怎么把它做成一件漂亮的衣服,后期编辑则更像一名裁缝,对剪裁好的材料进行精心加工,让它成为真正的精品。

一、文字编辑的前期“创作”

电视新闻文字编辑每天都要面对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文字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新闻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特别是对电视民生新闻而言,民生新闻稿通常题材广泛,内容趣味性强,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时,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的同时,能够把前后新闻更好地衔接起来,更好地找到民生新闻的“新闻点”。

1、重视头条新闻。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突出重点最重要的是选择好头条,任何新闻机构都把精心选择头条新闻作为新闻编排重点来抓,这一点在电视民生新闻的编辑中也不例外。电视新闻由于其顺序传播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头条更为重要,它起到“龙头”作用。头条新闻直接体现了新闻编辑部门意图,对观众来说头条新闻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节目的兴趣。

2、注重有效信息量。

有效信息含量指的是受众从该媒体传播中获知与认同信息的数量。编辑不能仅仅注重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其有效信息含量才是最终目标。因此,作为以报道百姓身边事,反映百姓喜怒哀乐的电视民生新闻编辑要时常站在一个受众的角度审视自己编排新闻究竟能给受众多少信息?审视自己编排的新闻对于受众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只有自己对自己“作品”满意了才有可能使受众满意和接受。

在新闻业界和新闻理论界许多人士已经形成了这样共识:新闻工作主要职能为受众提供有价值新闻信息,因此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字编辑一定要把受众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牢固确立以受众为本位,在题材选择和新闻价值判断上要考虑到受众对这条新闻的关切度和新闻对受众吸引力,要致力于改进报道方式,可以采用更为贴近普通受众方式报道受众身上或身边发生具有新闻价值事实,将新闻作品写成具有平民视角报道,注重人情味和亲和力,使所传播信息能有效地进入受众心智。

3、突出地方特色。

报道百姓的身边事儿,这是电视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也让不同地方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具有了突出的地方特色。

从新闻信息接受特征看,本地新闻与受众有着天然亲近性,在媒体竞争中,地域虽然对地方电视台竞争力发挥有一定限制,使之不可能和省台、中央台抗衡,但拥有“地利”优势,本土化和区域性成为其贴近受众最大的资源优势。因为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在进行稿件的选择和组合上,要以受众最关心最乐于接受的身边事和人进行选择和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征和民族文化特色,尽量从“贴近性”上去大做文章。只有将本地人、事、物的变迁充分纳入报道视域,让百姓充分了解和感知发生在其周围的事件,切实解决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并能在形式上符合本地观众欣赏情趣和口味,这样讲述“老百姓故事”,才能以独家、权威信息吸引受众注意力,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同时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一方面,无论是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始祖的《南京零距离》,还是河南台的《都市频道》,编辑风格都充分地体现了其贴近民生、突出地方性的特点。

4、语言风格多样化。

电视民生新闻和传统的时政新闻不同,它从一诞生开始就是以另类的报道方式而吸引受众眼球的。在这另类的报道方式中就包括了语言风格的多样化。这就要求电视民生新闻编辑在进行稿件的改写过程中,要在保持栏目总体风格和报道方针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语言风格的多样化,甚至能够将记者的稿件根据记者个人的特点编排的多样化。比如,在一些民生新闻栏目中,当报道对象是小动物的时候,可以用拟人化的手法,或者当报道的内容很有趣的时候,可以采用戏谑性的语言,或者调侃式的笔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编辑对稿件的调整融合。

5、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简单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对于内容不同的稿件,作为编辑,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补充,进行再创作,让观众对于我们报道的新闻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在进行稿件组合的时候,电视新闻稿的串联也是考验编辑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好的电视民生新闻编辑,不但能够把单个的新闻稿件改好,而且能够通过串联把相关的民生新闻联系在一起,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后期编辑进行再加工

作为电视新闻的编辑,除了前期文字编辑的工作十分重要外,后期编辑的工作也十分重要,因为后期编辑对镜头的剪辑、运用,对特技的使用如果得当的话,就会让一条新闻甚至整个新闻栏目添色不少。

1、准确剪辑镜头增强现场感。

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是电视媒介特性的本质要求,在电视民生新闻中,现场感更是百姓所追求的第一效果。因此,作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后期编辑,一是要准确地运用和把握好长镜头。长镜头所包含的信息具有紧凑、真实、感人的特点,在编辑过程中不要轻易将其剪断。二是尽量利用现场的同期声,不要用记者的笔墨代替同期声,写得再精彩也不如观众自己亲耳听到的,亲眼看到的更精彩,更直观,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2、合理运用配乐、特技。

现在的新闻,特别是较为轻松的电视民生新闻,要面对的是普通老百姓,所以要提高节目的可看性,艺术化倾向也开始多,如加入欢快的配乐,这样在吸引受众的同时,也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特技还必须合理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如果要真正起到深刻揭示事物或人物内在的品格、烘托情绪和情感的作用,就可以动用所有包装元素。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后期编辑要选用什么样的配乐,要使用何种特技,要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有所选择,选择好了可以让整个节目锦上添花。恰当地使用配乐和一些特技都会让受众感同身受,更好地融入到节目中去,从而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3、运用动画、字幕等增强信息量和可看性。

电视新闻节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受众提供信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不但应该是记者考虑的问题,更应该是后期编辑该考虑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动画、字幕等表现方式就成为了后期编辑们常用的手法。电视民生类新闻中也应该充分运用字幕,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必须用字幕来体现。但是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相反地,这些字幕应该简练,易懂,能用一句字幕表达清楚的,就不要用两句字幕。有些电视民生新闻为了快速制作,忽略了字幕,只是把字幕整版打上屏幕,这样大大降低了字幕的收看量和字幕的提示意义。在民生新闻中,例如房子纠纷,交通事故,污水排放等等。这些事件由于拍摄现场的局限性,难以完整展示场景,这时就可以利用字幕信息,画图表来说明问题。如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漫画形势表达,增加节目的可看性也增加观众的理解力。

4、运用模拟画面。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是在进行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发现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儿,但没有事件发生的现场。这类采访在公安的案件中尤其多见。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的限制,当一起有教育意义或者有新闻点的案件出现的时候,现场往往已经没有了,这个时候,任凭记者的稿子写的多精彩,没有画面也会造成声画两张皮,于是出于节目画面的需要,不得不采用模拟镜头。尽管许多专家和业界人士也在置疑模拟画面的运用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是为了维护节目的真实性又增加节目的可看性,打上“模拟”字样后就应该是“合法化”了。

当然,无论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前期编辑还是后期编辑,要想更好地将已有的新闻稿件、新闻素材进行再创造,加工成更加精彩的“新闻成品”都离不开电视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可谓是新闻的“头脑”,是新闻各个环节的“把关者”。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把握舆论导向,把好文字关、事实关,掌握电视传媒的传播方式与特性,在进行新闻稿件的编辑时,抓住当前的热点要点,并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使其贴近百姓,把握好新闻宣传的方向,充分发挥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龚昊,《基于观众需求角度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初探》《知识窗》2010年1期

2、何桂华,《论新闻编辑的深入浅出》《新闻战线》2010年1期

3、蔡雯,《试论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与发展趋势》《中国编辑》2009年3期

4、姜文姬,《透视当代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从十大假新闻的评选谈起》《传媒观察》2009年7期

5、季峰,《网络传播中把关人职能定位》《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11期

6、E•M•罗杰斯、殷晓蓉译,《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第1版

7、吴燕,《新闻编辑应把好三个关》《声屏世界》200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