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波
(黄冈市第二人民医院435315)
【摘要】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脊髓损伤分级,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进行观察和比较,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评价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等指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两年随访,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与治疗后无显著差异。结论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好,且治疗后恢复时间短,无显著的并发症发生,无断钉、钉松现象,稳定性好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连接棒内固定法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169-02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脊髓骨折之一,发病率十分高[1]。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内固定法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的痛苦小,治疗后的恢复速度快等优点,在临床治疗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本文就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的观察和辅助检查的应用确诊为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21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3.2)岁,患者住院时间的3天到12天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4.7±1.2)天。患者的主要损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32例,砸伤11例,车祸24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在T11的有9例,T12的有11例,L1、L2、L3的分别有13例、19例、15例。患者主要的损伤类型包括压缩性及爆裂性骨折、骨折合并脱臼等。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共计10例,其损伤分级情况为:A级、B级各3例、C级2例,D级和E级各1例。
1.2方法
手术取俯卧位,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经常规消毒之后,在患者的胸腰中心处做切口,逐层切开,并将损伤的脊椎和相邻脊椎充分暴漏的视野下,清除软组织,借助C臂X线机透视定位,在伤椎上下置2根弓根螺钉,然后对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治疗,同时进行连接棒的安装与骨折复位。患者在横连接杆安装完成后,将两侧的横突以及小关节后外侧进行清理,行植骨术,完成后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做好康复训练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角、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如表1。
表1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
组别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mm椎体后缘高度/mm
治疗前25.9±2.718.2±1.820.1±1.5
治疗后3.8±0.623.9±1.123.6±1.0
2年随访4.9±1.223.2±0.923.0±1.1
3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发病人数在所有脊髓骨折的患者中占到50%到70%[2],发病率十分高,尤其是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胸腰椎骨折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因而,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方式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弊端[3]。本文采用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内固定法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中,不仅治疗的有效率高,且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其创伤小、出血少、患者的痛苦小,治疗后的恢复速度快,在临床治疗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定位,通过进钉点的合理选择和C臂X光片下的辅助确认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总之,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近远期疗效好,且治疗后恢复时间短,无显著的并发症发生,无断钉、钉松现象,稳定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展宝明,谢学升,谷增泉.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2):1935-1936.
[2]冯占远.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4):66-67.
[3]王振,郑沛中,萧锦瑜.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2,18(2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