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22419880227xxxx)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于安全保障和生活环境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从而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电排站的正常运行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文章对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管理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城市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提出了电排站的运行与管理策略。
关键词:水利电排站;规划;管理
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大城市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与城市水利电排站的建设要点相结合,分析和研究了水利电排站的规划管理方案和运行管理策略,希望对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规划与管理有所裨益。
一、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水利电排站的发展状况
(一)水利电排站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是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利电排站能够有效地解决洪涝灾害,承担着防洪除涝的重任。作为重要的水利设施,日常中水利电排站的使用并不频繁,但其又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城市中水利电排站的运行时间较短,却能在关键时刻使城市免受洪涝灾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城市水利电排站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洪灾和强降水而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层出不穷,给城市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社会对水利电排站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也比较重视水利电排站的建设,相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然而城市电排站的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资金投入不充足,影响了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建成后水利电排站的运行维护上也存在很多漏洞,使电排站不能随时保持排涝功能。
1.水利技术的发展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的治水思路,水利科技要适应从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水利转变的需要,在继续重视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不断加强软科学领域和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加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土流失与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权、水价、水市场,水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水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仅需要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从而对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
2.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尚不够理想
水利科技以应用科学为主,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现代化。因此,科研的目的在于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应用,才能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科技成就的推广应用率还不到45%,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真正发挥效益的比例更低。有的是缺乏科技成果推广应有的机构、机制和必要的资金,有的是对科技成果的宣传普及力度还不够,也有一部分科技成果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缺乏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等,从而造成了科技成果的闲置和人力财力的浪费。
二、现代化城市水利的重点领域
(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重点以流域和区域为单元,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维持水资源良性循环,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途径和对策措施,为流域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水资源中长期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
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深入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研究不同水资源条件下调解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准则,在综合比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和成本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水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同时,拓宽传统的水资源定义与概念,研究和开发人工增雨、雨水积蓄利用、洪水资源利用、土壤水利用、微咸水利用、海水利用、再生水利用等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在全面总结节水型社会建设和循环经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措施,重点研究宏观层次上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微观层次上的确定指标体系,以及配套的经济管理手段,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同时,也要深入研究节水与调水、抑制需求与扩大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边际成本:边际效应及其临界控制准则,在有条件扩大供给或实施跨流跨区域调水且节水成本己经很高的情况下,应适当考虑把一部分节水建设留给子孙后代。
(四)江河治理与防洪减灾
坚持人水和谐和维持江河健康生命的理念,深入研究维持江河健康生命的内涵、目标、准则、定量指标与对策措施,以黄河、长江为重点,加强水沙关系、河湖关系及维持河势稳定与利用水沙资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特别要在总结黄河连续几次调水调沙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控制三峡、小浪底等控制性枢纽建成后引起的下游水沙关系变化、河床冲淤规律与河口三角洲等问题的研究,研究探索出一条通过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来改善河流健康状况的新途径。继续加强对建立防洪工程体系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重点加强对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包括蓄滞红区安全建设、运用管理与补偿机制,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洪水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与土地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强制性洪水保险制度,洪水预警预报与洪水调度,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防汛抢险与灾后重建,防洪效益转移规律与补偿机制研究等。同时,要深入研究防洪与治涝、防_洪与抗旱、防洪安全与洪水资源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要进一步总结和研究洪水资源化的经验和技术,通过准确预报和科学调度,充分利用水库、湖泊、湿地和河网水系拦蓄洪水,补给生态用水或回灌地下水,提高水资源可利用率。
三、城市建设中水电排站的管理
(一)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
做好城市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保障城市能够安全的度过雨季和汛期,保障城市污水能够顺利排出。如果没有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汛情,管理上的疏漏就可能被放大,造成城市水利电排站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要严格执行电排站的各项运行规定,对电排站情况进行掌握,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水利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加强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水利电排站的管理人员必须对电排站的结构进行熟悉,能够独立胜任本职工作,对电排站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掌握,具备相应的检查观测和维修养护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操作方法。在汛期到来之前水利电排站还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布置,在汛期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检验、对工作进行总结,使水利电排站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二)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现代化装备水平,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水利行业,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电子政务与节水工程,加快水资源实时监控调度系统、洪水与早情预报预警系统、防汛、抗旱指挥支持系统,水利设施计算机自动监控系统、水利信息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全面题提升水利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关键,也是水利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充分开发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水利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行业各部门的服务功能和工作效率。重点研究开发以数字测站、数字流域为基础,集水情、雨情、工情、旱情、灾情与一体的国家防汛抗早信息系统与决策指挥系统,水资源实时检测调度系统,水质实时动态监控系统,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效果自动检测与跟踪系统,水利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系统等。在加强水利信息化硬件配置同时,.大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大力加强信息化软件系统的研发,通过水利信息化推进水利现代化。
结论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它是社会进步的主动力源与经济增长的主源泉。城市水利的现代化是根据城市自然条件、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的特点,以防洪安全为前提保障,以适应城市化要求为控制,’以现代化科技利用为中心,以改善水环境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和创新为动力,建立人水和谐的防洪治涝与防旱抗旱体系、持续优化的水资源配置体系、高质和谐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统一高效的水管理体系和务实创新的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体系等五大体系。
参考文献
[1]孔杨.南昌市前湖电排站中现代化城市水利理念应用的探讨[J].南昌大学学报,2010(06).
[2]孙兴良.简探泵站建设工程的管理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