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国富(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西昌615000)
【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6-0118-01
基本资料
患儿,女,3岁11月,因“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1+天”入院。入院前1+天患儿在玩耍时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家长述膝部以下伴有感觉障碍,不能站立,不能抬离床面,不能水平移动。起病即达高峰,无进行性加重,伴可疑声音嘶哑,伴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病前1天有腹痛,病程中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无发热、咳嗽、皮疹、腹泻、头痛等,患儿病后精神差,二便困难,饮食睡眠可,病前2-3周无前驱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患儿入院前6天有做足砸伤,伴有感染化脓。家族中无神经肌肉及遗传代谢性疾病。查体:体温37.2℃,呼吸24次/分,心率100次/分,神清,营养发育中等,查体不合作,咽部充血,扁桃体1°,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心音有力律齐,腹软无压痛,左足第一趾甲伴下淤血化脓,周围组织肿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c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膝反射-,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颈阻-,克氏征、巴氏征、布氏征-,患儿不合作,感觉障碍无法查。
辅助检查:脑脊液常规:潘氏实验-,细胞总数37*109/L,白细胞4*109/L,涂片-,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病毒EBV-IGG(++),脑脊液培养-,血常规正常,脊髓MRI约平第6颈椎至第9胸椎水平脊髓异常信号影,伴部分脊髓空洞形成可能,约平腰3至骶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脊膜囊外异常信号影,炎性病变可能,请结合临床并随访。脊髓tMRI增强扫描约平第6颈椎至第9胸椎水平脊髓异常信号影,伴部分脊髓空洞形成可能与前大致相仿,小脑扁桃体下缘位置偏低,约平腰3至骶1椎体水平椎管内硬脊膜囊外异常信号影较前已吸收。神经传导速度:双下肢受检各神经F波均缺失;双下肢其余各受检神经无异常发现。左足摄片:左足部第1趾远节趾骨骨折。入院后予地塞米松7.5mgivgttbid*5天,后改口服强的松5mgtid,逐渐减量停药,配予直流电刺激、超声波等理疗,营养神经、预防感染等治疗20天后,患儿精神食纳可,可自行解大小便,双下肢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双侧膝反射+,左下肢肌力0-1级,右下肢肌力1-2级。经治疗好转出院,继续康复治疗。
讨论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一急性起病、快速进展的临床疾病,以双侧肢体无力伴感觉及括约肌障碍为特点,病前常有前驱感染史。本患儿有急性起病双下肢无力及大小便植物神经功能障碍,1+内达高峰,结合MRI有脊髓异常信号影,激素治疗有效,符合2002年横贯性脊髓炎协作组织提出的诊断标准[1]。故诊断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成立。本患儿MRI提示有脊髓空洞形成。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变性疾病,典型病理改变为脊髓中央的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空洞多位于颈髓,某些病例空洞向上扩展至延髓和脑桥或向下延伸至胸髓和腰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3种学说:先天发育异常、脑脊液动力异常、血液循环异常[2]。其中以先天发育异常居多,继发的原因常见有脊髓肿瘤囊性变、血管畸形、脊髓出血、脊髓炎伴有中央软化。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主要是受损阶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长传到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3]。伴发急性脊髓炎的脊髓空洞症较少见,其可划为不典型脊髓空洞症。据曹红、李艳娥关于不典型脊髓空洞症18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报道,将不典型脊髓空洞分为:1肌萎缩侧索硬化样表现、2类似脊髓髓内肿瘤表现、3伴发急性脊髓炎、4类似多发性硬化、5无症状者几种类型。本患儿符合第3种类型,临床少见,推测其机制可能为,脊髓炎致脊髓坏死,从而导致空洞形成[4]。但从空洞形成来说,脊髓空洞形成3种主流学说:流体动力学说、脑脊液漏出学说、颅内与椎管压力分离学说均认为该病患者后颅窝容积减小,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下方,枕大池变小,导致枕大孔区梗阻,产生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脊髓空洞症,故空洞形成需较长时间,短期内脊髓炎导致空洞形成可能性较小,且无相关理论基础,本患儿在原有未发现空洞的基础上伴发脊髓炎可能性大。临床中应警惕,及时做MRI协助诊断,及早拟定治疗方案,以免遗误病情。
参考文献
[1]吴希如,林庆主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
[2]惠俊峰主编.神经内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急重症监护治疗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662.
[3]胡团敏.脊髓空洞症误诊分析1例.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12月第10卷第9期.
[4]曹红,李艳娥.不典型脊髓空洞症18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医生进修杂志,1999年1月第22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