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霞青川县大院民族学校628114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180-01
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要靠扎扎实实的语文训练来实现。而语文训练,不只是一种语文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自我感悟生成的基本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对文本产生自我情感的必由之路。当然对于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应该好好研究怎样的语文“训练”,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标的目标。下面我谈一下我对初中语文“训练”的看法。
一、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语感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语感是一种能力,一种技能,要使语文知识升华为语感,就要有一个不断训练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赏,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文训练。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从古诗阅读中培养学生直觉的语感。古诗中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找出关键点后,引导学生对该类文章的阅读,即可培养学生对语感的直觉性。例如:《木兰诗》中写到木兰凯旋时“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通过老师指出“堂、强、郎、乡”等关键点,就能使学生从直觉上感受到木兰欢乐愉快的心情。
从语言文字的意蕴中培养学生整体的语感。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而不是条分缕析作具体的理解和切分。黄河浪《故乡的榕树》围绕故乡的榕树,在回忆中描述了许多有关的人、事(儿时划船的趣事、神话传说、烧纸钱、用液汁治癣、折枝祭祀、榕树下的休憩谈笑、夏夜纳凉……),其深厚的意蕴便是旨在抒发他长期蓄积在心头的浓浓的思乡情。
在语文阅读中,每一个学生都在进行“感悟”,都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这种“感悟”就形成了一个学生与文本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多向互动沟通的生动对话,这种“悟性”也是要靠培养、靠训练的,只有经过语文训练才能达到把文质兼美的文字转换成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达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写就通,一说就顺。
二、阅读文本
在语文训练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关键词的理解
要明确一点,初中语文教学,还是要以生字生词的学习为重点来进行。对文本中一些经典的词语、句子、段落要多读,在读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其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要使学生做到把握经典文本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当然,在引导学生文本阅读的时候,不需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把握文本中重点、难点的词句来深入分析,启发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运用和不同含义,从而使学生更加真实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感悟。
2.引导学生进行情境阅读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不同的情境,作品的出现也是由作者身处不同情境中的有感而发。因此,初中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情景阅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想自己就身处当时的情境中,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想象力。
3.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思想内涵
初中语文文本中的作品都是经典的一些文章和诗词。其中承载者丰富多样的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包含人生感悟、哲理思想和人性光辉。现在的教材,极其尊重和关注人的精神价值,要注重让学生从文本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情感熏陶和人生感悟,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精神人格。所以,在落实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语言能力的训练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深刻的体验人生哲理。
4.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意象描述的阅读
中国传统文学的魅力在于通过文字语言创造特殊的意境,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就可以描绘出一番情趣盎然的景象。这就为文本创造了独特的特定背景,同时创造特定的氛围。文本通过对于意境的表现,使人在阅读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带有情感的去阅读文本,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同时融入到文本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这样,学生才能用心的感受作品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深意。
5.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掌握写作技巧
是文学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本思想的理解,从文本中吸取优良的人格素养和人生哲思。文本阅读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个“悟”的过程,在“悟”的过程中,通过“悟”,学生能够完成思维的充足和个性化的加工。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可以从文本中掌握大量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能够切实掌握文本中的写作技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阅读相关文本时,能激发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会潜意识的受到这些文章风格的影响,从而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些文章中的写作技巧。
三、培养情感
作为语文教师,创设语文教学情景,呈现生活情思,让学生感到有趣,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心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情感。如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或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或以小品、哑剧、音乐剧、舞蹈等各种文艺形式来表现。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以小品表演,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真正走进文本,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就会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人文内涵。学生就很自然地产生爱、恨、喜、悲等情感,与作品主人公同欢同乐、同喜同悲,情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展现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此时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地融入到学生的中间,激励学生想读就读,将读书的兴致及时转化为自我体验;激励学生想说就说,将心中所感所思及时表达。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以满足,又对语文产生兴趣,更使师生互动得到落实。
四、培养写作技能
我认为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非常重要。写作是一种技能,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每个人都能进行写作,但要写出真正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就必须要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如观察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就要靠语文训练来的获得。例如我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讲到我赖床不起时被爸爸暴打,而后爸爸又打车送我,还给我送棉衣等,这些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爸爸对我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积极发言。我总结后积极引导学生如何作文,并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学生在模仿这篇作文的同时还有好多创新,这次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思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变教为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尝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实现语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