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艳清吴图雅刘玉兰(内蒙古通疗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028000)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084-02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7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28例(行腹腔镜手术)和开腹组3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且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效果显著,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腹腔镜开腹手术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所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克服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性较大、并发症较多等缺点,对患者的治疗与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我院2010年2月到2011年8月期间对2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到2011年8月,我院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7例,年龄38-67岁,体重52-75kg。所有患者病理分型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I期,且无手术禁忌症,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28例)和开腹组(39例),两组在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全麻。微创组患者取头低足高截石位,置入导尿管和举宫器;在脐下缘约1cm处行切口,穿刺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并将腹腔镜置入;在腹腔镜观察下于脐部、左右侧下腹各穿刺一Trocar;常规对盆、腹腔进行探查,并留取100-150ml腹水冲洗液;电凝双侧输卵管峡部,电切双侧盆骨漏斗韧带,切断圆韧带,打开阔韧带及膀胱反折腹膜,并将膀胱下推;电切双侧子宫动静脉、双侧宫骶韧带,经阴道将子宫切除,取出子宫及双附件;将阴道残端缝合好,并冲洗止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淋巴结清除术,如打开髂血管窝,将闭孔淋巴结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切除。开腹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术后3-5d两组患者均给予广谱抗生素,24h将导尿管拔除,并在1-2d将腹腔引流管拔除。同时两组均给予术后定期随访,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3统计学方法:使用软件SPSS17.0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来表示,组间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x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理比较
两组患者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其手术-病理分期(FIGO)及肿瘤细胞恶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病理情况比较
2.2临床疗效
微创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途转开腹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且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肛门排气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在切除淋巴结数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随访
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7.3±2.7)d,开腹组平均住院时间(10.4±3.1)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4.2561,P<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如血管损伤、泌尿道脏器损伤等,微创组术后尿潴留1例(3.57%),开腹组3例(5.1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0923,P>0.05);随访12个月以上,随访率均100%,其中腹腔镜无一例复发,开腹组1例在术后10个月时阴道残端复发,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7288,P>0.05)。
3讨论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约占20-30%,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一般可在早期确诊。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治疗,即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并酌情进行盆腹腔淋巴结清除术。但传统开腹治疗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易导致患者伤口愈合不良、肺部感染等,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2]。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已成功应用于微创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10余年。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前提和关键是其可完全达到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且相比于开腹手术,其具有独特的优点[3]:镜成像系统的放大作用使术野更清晰、开阔,可对盆腹腔内脏器及肿瘤转移情况进行更全面、仔细地探查;术中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会使人体组织内纤维蛋白和胶原蛋白溶解变性,血管壁融合使管腔闭合,闭合的血管及组织使操作简便易行,从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手术入路微创化,可有效避免开腹手术造成的大量流血、手术切口感染、裂开及盆腹腔粘连等,使术后康复快,缩短住院时间;CO2气腹的膨胀作用使操作空间充裕,组织间隙分离更方便、安全。
穿刺部位转移(port-sitemetastases,PSM)和盆腹腔转移是目前子宫内膜癌微创术治疗存在的主要争端及并发症,其发生肿瘤转移的可能原因为:术中操作时肿瘤细胞直接接触穿刺孔,引起污染;CO2可改变肿瘤细胞内外的pH值,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和腹腔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另外腹腔镜下穿刺孔处脂肪组织缺氧和继发性酸中毒可通过介导白细胞介素的表达而诱导血管生成,亦可能与肿瘤进展有关[4]。因此术中应注意操作,尽量避免引起肿瘤细胞扩散,如电凝双侧输卵管峡部;用可吸收夹于切除子宫前阻断双侧子宫动脉。本研究随访期间未发生肿瘤转移情况。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可达到开腹手术的疗效,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符淳,李光仪,周灿权.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并发症与预后的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1):67-69.
[2]王碧霞,孟海燕.不同切除方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2):1587-1588.
[3]王晨笛,徐华,王海英等.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7):544-547.
[4]黄英,周克水,吴光伟.腹腔镜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65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