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第九中学甘肃兰州730100
摘要无论古今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孝心感动感情
李淡然出身于榆中川区农村,家里有父母和两个妹妹。父母是已过花甲之年勤恳的农民。父母是七十年代中期完婚,适龄二十二岁。次年生下大女儿淡然。由于当时生活困苦,社会封闭,父母与祖父母的矛盾日渐升级。不久,就出现了分家一事,父母独立种田带着自己吃住,不过还是在同一院中。紧接着父母又生下了二妹和三妹。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依然。甚至出现因为在同一窖里放洋芋,祖父对母亲大打出手的事情。如此这般过后,祖父母资助父母在外面盖了一院崭新的洋式房子:玻璃窗子,砖砌的墙。当时在当地也是一流的房子。在搬上新家之后,父母又添新愁:在多子多孙封建思想的作祟下,他们又急切想要一个男孩子。但是,当时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执行计划生育,三个女儿已达到标准,不能再生育了。所以父母开始逃亡。逃亡之路充满荆棘,荒废了田产,慢待了女儿们。最痛苦的是村干部像疯了一样拆了新的房子,抢走了面,木头,拉走了一缸食用油。把新家弄成了一片狼藉。在东躲西藏两年后,黄天不负有心人,父母如愿生下了弟弟吉人。小弟弟皮肤白皙,模样俊俏,讨人喜爱。就在一家人感觉好日子开头了的时候,一场灾难降临到了他们头上。弟弟八个月时,父母老早去劳动,三个女儿睡了个昏死,小弟弟从土炕上翻了下来不省人事。苍天呐,为何如此捉弄人。一时间他们们失去了一切:没有了房子,没有了儿子。父母几乎崩溃。好在邻居的劝解,女儿们的乖巧,帮他们找回来些些活下去的勇气。他们拼命的劳作来麻痹自己,来改善生活。
很快女儿们也已经长大,可以在很多方面帮上忙了。喂鸡狗,做饭。田里铲草,采摘,背菜等等。二女儿模样姣好,不爱读书,小学毕业就去打工了。十八岁那年在媒人引见下嫁了出去。第二年就生下漂亮的外孙女,可爱之至。五年后,二孙女儿出生了。女婿性情温和,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尽管这样,父母还是心中一结:“我没有儿子毕生遭受旁人欺辱,女儿也要走同样的路吗?”。大女儿小学成绩优异,使父母充满自信。十年后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大女儿考上了市上一所大专院校。是师范类的,补助有,学费低。就这样父母的头抬起来不少。三年后她赶上好政策,师范类毕业生国家统一招考,统一分配。再有一个外祖父的帮助,大女儿顺利进入川区乡下一所中学任教,而且淡然作了一名英语教师。同年找了个能干的老公结婚。父母盼望着生个孙子,结果又让他们失望了,又是一个千金。失望归失望,孙女还是让他们心疼不已。不久,三女儿也经过千辛万苦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专业是音乐教育。父母那个自豪呀溢于言表。就在人们猜想是不是白念书时,老三也大学毕业参加职业选拔考试顺利通过,当上了老师。
父母头终于抬了起来。但心结还在:三个孙女,小女儿还不知结果,难道我们就这样命苦吗?孩子们每次回家,母亲就说某个纯女户有了几个男孙子,某个纯女户有了几个男孙子。女儿们懂得老人的心愿。大女儿和父母生活的最久也最理解父母。她担心花甲之年的父母留下终生遗憾,所以她决定冒险再生一个孩子。然而说着简单,做着难了。丈夫认为辛苦不支持;父母忙于农事没时间带孩子;公婆老了;我们还要上班;费用骤增;还不知道能不能生个男孩子……尽管亚力山大,大女儿孝心为大。背着爱人去掉环子,偷偷怀了孕。丈夫无奈之下只能支持。但还是要慎之又慎,毕竟二胎政策没有放开,两人都是公职人员,万一走漏风声会开除公职。一意孤行的淡然坚决冒险。怀孕五个月后,报病请假。好在弟媳深明大义收留待产,淡然重走父母逃亡之路。年龄将近四十已属于高龄产妇,担心自己万一出意外孩子父母无法承受,给他们又添痛苦;心怀愧疚与我的学生,不能尽我的职责有负于家长;再者不能陪伴在女儿和父母身边;最后还惴惴不安与腹中孩子是否安康。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每天都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终于等到了三十八周,那是二零一五年腊月初九。当天大雪纷飞,淡然鼓足勇气走进了提前联系好的一家厂矿小医院。为了给丈夫作陪,亲自给小叔子打电话请求帮忙,弟媳带着儿子前两天去海南旅游了。好在还有公婆支持才感觉轻松了些。经过预约决定下午两点进行手术剖宫产。产前准备一个多小时,她在忐忑中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还算顺利,在当天下午十四点二十五分生下了一个八斤重的儿子,四点钟被推出产房,医生宣告母子平安。她舒心的笑了。丈夫也很开心,公婆更是开心,父母最是开心。古代也有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如: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可见,无论古今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