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周淑华甘肃省民乐县第二幼儿园734500
幼儿的常规教育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入园常规训练是幼儿一生“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取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甚至出现同年龄段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如何搞好初入园幼儿的良好常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在学期初就要对本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像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下面就以如何引导幼儿以收拾玩具开展常规训练为例谈几点看法:
1.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1)大多数幼儿已经学会了给玩具分类,但多数幼儿区角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区角活动后收拾玩具时经常将玩具放错,如语言区的玩具放到动手区。因此,目标就可定位为学习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2)幼儿不能很好地、自觉地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地捡起来,目标便可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
(3)在玩娃娃家时,幼儿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插塑积木的分件经常很随意地放回塑料筐中。目标便可定位为初步学会按相同标记收拾玩具。
(4)一样玩具要收拾,许多同伴都来帮忙,最后玩具没收好,还争吵了起来,有时还撒了满地,这都是因为孩子无法把握好如何适度地帮忙,协作帮忙的方法没掌握。目标就应定位为学习合作收拾大型玩具。
2.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策略
(1)标志法。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我就尝试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彩笔的柜子架上就贴上彩笔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了幼儿的分类意识;再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了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了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指定的地方,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从哪里拿就在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3)情境法。情境式教学是开展小班教学活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就利用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境式的教学。如设置小熊家的情境,以让幼儿帮小熊整理家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讨论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进行收拾。
(4)观看视频。①把幼儿平日里乱收玩具的情况拍摄下来,让幼儿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视频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懂得爱护和收拾玩具。②拍摄有关幼儿搬玩具的相关录像片段。
片断一:一个幼儿搬不动玩具。
片断二:许多幼儿来帮忙,没商量,方向不一致,玩具还是没收回原位。
片断三:一个幼儿来帮忙,协商一人搬一边,玩具收回原位。
片断四:许多幼儿来帮忙,商量方法,玩具收回原位。
幼儿通过观看、体验、比较寻找出了最好的方法。
3.教师的适时引导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如:游戏时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场面有些混乱;拍摄的视频材料,不仅要注意整体内容,还要关注视频中的对话,它可能就是影响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其选择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声情并茂。可多用一些身体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地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