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与噬菌体关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致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与噬菌体关系的探讨

王文婧吕苏成

王文婧吕苏成(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广州510282)

【摘要】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萄)β-内酰胺酶产生率和噬菌体之间的关系,掌握金葡菌在医院感染状况,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经APISTAPH条进行金葡菌鉴定,同时用玻片法及试管法凝固酶试验进一步确认,用头孢销噻吩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再用噬菌体进行吩型。结果金葡菌产β-内酰胺酶株占546株,噬菌体主要为Ⅰ群52A型;而β-内酰胺酶阴性的金葡菌53株,噬菌体主要为Ⅱ群3B型。结论医院感染的金葡菌主要以产β-内酰胺酶株为主,并与噬菌体型别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金葡菌β-内酰胺酶噬菌体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343-01

为了加强对医院细菌感染的监测,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状况,如何在防治医院感染方面做了一些探讨,特别是对金葡菌感染的监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医院感染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们所做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金葡菌来自临床病人感染标本,参照有关文献[1、2]、排选出属于医院感染的菌株共598株。

2.APISTAPH条和头孢噻吩纸片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编号分别为20500和55622。

3.噬菌体由成都生物制品所购置,共分五大群22个型。

(二)方法

1.金葡菌20500试剂生化条及玻片法和试管凝固酶试验分别参照说明有参考书[1],同时用标准菌株ATCC29213作对照。

2.β-内酰胺酶测定,用头孢噻吩纸片,在无菌操作下,沾取单个菌落观察颜色的变化,变紫红色者为阳性。

3.噬菌体检测噬菌体在分型前先求得每型噬菌体的常规试验稀释度,即RTD。RTD系指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食用菌接近完全裂解的噬菌体最高稀释度,具体方法见文献[3、7]。

二、结果

598株院内感染的金葡菌、噬菌体追踪调查,发现Ⅰ群为444株、Ⅱ群为117株、Ⅲ群为31株、不定型6株。然而以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标准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见附表:

附表:金葡菌噬菌体分型同β-内酰胺酶的关系

三、讨论

金葡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原菌,特别是金葡菌耐药株的增多,已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一大难题。据日本永武毅报道[2],单独由金葡菌感染者占院内感染的16.6%,国内作者曾调查该菌呈逐年上升[3],又据国内汪能平等[4]报道的144例医院感染者,葡萄球菌占11.2%。而Horan等报道葡萄球菌占5种医院内常见感染菌的16.8%。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88%。而本文598株金葡菌,产β-内酰胺酶者为546株,阳性率为91.3%,这也说明大部分金葡菌可产生灭活酶或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据展望[6],为进一步研究金葡菌在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作者从流行病角度,对金葡菌与β-内酰胺酶及其噬菌体三者关系进行了探讨。从附表发现,产β-内酰胺酶金葡菌,噬菌体主要以I群52A、79、80型为主,而不产β-内酰胺酶金葡菌则以I群59型、Ⅱ群3B型为主,结果说明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金葡菌与噬菌体型别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具体型别的比率又有所不同。β-内酰胺酶金葡菌47.62%为52A型,80型次之占19.78%,再次之为79型为10.07%,其他55、71、47、77、83A、81等共计22.53%。通过以上分析,作者认为,目前β-内酰胺酶阳性金葡菌比例大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尤其是β-类抗生素的滥用所致。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临床上为加强金葡菌感染的控制,需要抗生素正确应用,到目前为止由于抗生素滥用,导致金葡菌耐药性增加。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金葡菌、β-内酰胺酶和噬菌体及其三者磁系的探索基本了解了金葡菌的流行趋势,为防止和监控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噬菌体对金葡菌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应妩.葡萄球菌属常规鉴定.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755-762.

[2]永武毅.老人病院正四院内感梁[J].化学疗法四领域,1989,5(2):27.

[3]吕苏成,莫炳强,郭衡山,等.葡萄球与医院感染的关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3.13(2):157.

[4]汪能平,冯筱榕,严启贤.住院期间病死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0.10(3):253.

[5]凌伟,凌代文,王靖等.300株细菌β-内酰胺酶产生率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微生物专辑,1993,12::87.

[6]闻玉梅,闻玉梅.噬菌体展望:现代医学微生物学[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9):95.

[7]刘锡光,刘锡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分型;现代诊断微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