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认为,家庭教育应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连。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有助于学校教育的提高。同时,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对班级管理工作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下面,是我对这一点的一些浅谈。
家校联系,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家校联系有助于学生教育的提高
家庭教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和成年人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校后,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的基地,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手段和艺术上相对比较系统化。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加强同老师、学校的沟通,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则慢些;有人成熟得早,而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细心的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的不足,哪方面有优势有长处都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这样更有助于对学生的个别教育。
二、家校联系可以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将来是很难成才的。学生的习惯,需要一点一滴地养成。在家校联系的过程中,家长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反馈到班主任、老师,老师们也把孩子在校的特殊表现反馈给家里,让学生在校和家里的表现透明,共同帮助学生进步。
家校联系便于班主任做好管理工作。家长的合作心理是既信赖教师,又经常主动地和教师联系,如实地反映子女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同时积极地向教师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及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教育的对策,彼此分工合作。这类家长明白教育子女必须透彻地了解子女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分析,采取符合子女心理需要的正确的教育手段。所以,一旦他们发现问题之后,都能采取积极地与教师合作的做法,分析原因,帮助子女吸取教训,尽快改正错误缺点,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从而,也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只要每个家长都很好地做到配合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不仅自己孩子得到了个别教育,更使整个班级管理工作收到了好的效果。那么对于个别家长,班主任致电去反映一些情况,那家长就竟然挂断电话。其实,班主任工作很辛苦,不只要把自己所教的课程教好,还要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的家长就不理解,有时老师打电话过去就嫌烦。其实我们都是怀着一样的心,抱着同一个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学好,打电话进行家校沟通是为了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议,互相配合,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效果。希望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班主任对学生、班级的管理。
三、家校联系能够有效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了解
在对教育学生的问题上,学校和家长是一个整体,二者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二者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更好的影响力。这样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学校的教书育人的功能相对单一,而学生家长的工作可能千差万别,很多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一定了解。,所以需要及时沟通。学校与家长常规的联系方式有家长会、家庭访问、家长来访、电访信访等方式。常规性联系的确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学生面广,工作费时。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单靠这条途径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途径必须拓宽、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