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整体把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1

浅谈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整体把握

孙长安

湖北省咸丰县活龙坪乡民族初级中学445609

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语文阅读应该整体把握。所谓整体把握,实际上是指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体,初步把握其主要内容,以便继续深入地解读,这种初级阶段的整体感知。因为整体阅读是建立在字词句篇的具体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整体阅读应该是分层次的,只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才能真正有效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整体阅读理念。

我们在备课和教学时一定要探索在一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下有效整体把握的方式与策略,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整体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说明文而言,其整体把握的突破口有二:一是说明的对象,一是说明的顺序。

而对议论文来说,整体把握的突破口也有二:一是找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一是能准确判断论证的方式。

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一个对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运用这些知识解读文章的能力也较强的学生,就能充分利用以上所说的有效阅读不可或缺的学习技巧,着眼于整体,宏观把握,并借助整体解读时理出的线索和找到的思路,从细处入手,水到渠成,最终完成高层次的整体感知或整体阅读。事实证明,这样的整体把握,即通过选择突破口的方式来宏观把握,是行之有效的。

说明文的整体把握,宜于以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为突破口,因为只有这样的解读才是有效的整体初步感知。如《恐龙无处不在》一文的教学,只有明确“板块”学说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才能牵住阅读本文的牛鼻子。这样的整体把握好处有二:一是具体理解文章开头的议论,把握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二是能理出文章的线索和找到作者的思路,为整体感悟作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后,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他们思考、讨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恐龙吗?请从文中找依据来具体说明。此教学环节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达到了探究学习的目的。

而《故宫博物院》的说明对象则显而易见,其突破口确定为说明顺序最为适宜。此文的说明顺序大体上是参观的先后顺序,即时间顺序,或者是按照参观路线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其中又包含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等。学生通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出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就能为具体分析理解把好舵,面对具体语言材料时,宜于他们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有利于他们把整体感悟与具体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整体把握既有助于学生培养和提高认真阅读文章、了解全文主要内容与重要特色、对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印象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前提下对语言材料的具体分析理解,从而既不过分甚至片面地强调整体感悟,又不否定具体分析。

对议论文的整体把握,以找中心论点(作者的观点)和辨析论证方式为突破口,才是宜于学生操作的方法。比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整体把握,就必须从课文的实际和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实际出发,选择中心论点这一突破口来实现。此文提出的观点较多,但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即课文的标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尽管学生已经学过多篇议论文,但要从众多的观点中正确选出中心论点,对于相当多数的学生来说却并非易事。要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来确定中心论点。具体实施时,先要求他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提出的观点及其论证观点的文字或段落,然后分析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最后确定中心论点。

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教学,则需要从作者提出的观点入手,通过论证方式的突破来整体把握。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请他们找出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作者批驳的观点,然后通过将此文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相比较,明确此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驳论相结合。这样的整体把握所理出的线索和找到的思路,实际上就成了学生掌握把握全文的钥匙。而一旦手中有了把握全文的钥匙,就有助于学生具体分析理解,使整体感悟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至于突破把握的策略也并不复杂,只要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借助分析比较,通过迁移运用,就可“破”的。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自己的观点,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前就学过不少议论文,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垫底,“温故而知新”,找到作者的观点并非难事。而驳错误的观点,学生则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就已经有这方面的阅读经验,“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结论不正是在批驳“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观点之后得出的吗?关键是要不断激发学生以知识经验为背景的意识和逐步提高学生以知识经验为背景构建新知识的能力。只要学生有了较强的“温故而知新”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与交流,主动构建新知识。如要正确回答上一段中的那个问题,只要调动学生从所学过的说明文中所获得的有关说明对象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就能比较顺利地确定《恐龙无处不在》一文的说明对象不是恐龙而是“板块”学说,因为此文的主要内容不是介绍恐龙的有关情况,而是通过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即使有的学生认为说明对象是恐龙,但只要把此文同所学过的说明文进行比较,就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当有的同学抓住文章开头的议论,即“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定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