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留住——谈关注“体育弱势群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1

把“心”留住——谈关注“体育弱势群体”

陆敬春

陆敬春(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宿迁223800)

我校是苏北地区一所民办学校,在校师生近2万师生,下面是我研究的两份调查报告,表一是上学期学生评价体育课的一组调查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满意率为87﹪,较满意率为10%,不满意率为3%。表二是体育教师对学生关注程度的一份调查表,此表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有近20﹪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也容易被教师忽略。我们暂且把这些学生定位为“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课是可以走出课堂、可以放松心情、可以发挥个性,本应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但是我们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还有近20﹪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来关注,把他们的“心”留在课堂。

2008-2009学年度学生评教调查表(表一)

“体育弱势群体”的形成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①身体素质差异,无勇气上课;②课业负担沉重,无心情上课;③教学方式单一,无兴趣上课。

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弱势群体对体育课的吸引力。这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在多年教学中尝试了许多教学方法,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我认为应该注重;教学内容趣味化、教学教法灵活化、场地器材多样化、教学评价科学化四个环节。

1.教学内容要趣味化

首先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更要符合弱势群体的需要。如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项目在我国比较普及,并且老少皆宜。

其次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娱乐性,也是教材的魅力所在。如篮球的投篮、足球的射门、跳高的高度率等等。这些动作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次要选择弱势群体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我校已经开展的校园舞、武术、快乐大课间、花样广播操等。

2.教学教法要灵活化

教学教法要“新”、“奇”、“活”。“新”就是在教法选择上要新颖。对运动能力较弱群体,多采用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等;对先天疾病型多采用成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对懒散型群体多采用愉快教学法、创造思维法等。

“奇”就是教学手段要奇特。例如“贴烧饼”游戏,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个跑一个追,所以部分同学们对此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但我在教学中规定前面同学可以做一个动作后面同学必须模仿。这样许多个性造型就会出现,有青蛙跳、有马步架打、有的小猴望月等等。从图片上我们还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游戏同学们兴趣很高,个性得到淋临尽致的发挥。

“活”就是组织形式要灵活。例如把全班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A组为提高组:指身体素质特别好的学生;B组为普通组:指体质相对较好的学生;C组为体弱组:指体弱多病学生;D组为特型组:专指有残障的学生。每组由体育骨干带领,教师重点辅导C、D两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进动作。

3.场地器材要多样化

体育器材选择要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物新用、废物利用”等多种用途,思路清晰,设计合理,激发兴趣。例如呼啦圈运动,我们可以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摇摆的练习、可以跳绳、可以立定跳远、还可以充当篮球的篮圈等等。特别对体弱学生要调整篮圈的高度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兴趣,让他们体会成功带来的愉悦。

4.教学评价要科学化

对A组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学生运动能力的改进与提高;对B组学生的评价要突出体质状况的改善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对C组学生的评价要突出运动的参与能力与体高;对D组学生以康复效果和心理感受为重点。不论那组完成,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特别是C、D两组,只要发现他们参与运动都要及时给予鼓励。

体育“弱势群体”的转化教育不仅仅是他们在体育上的进步和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将来,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太阳虽然晒黑了我们的皮肤,但晒硬了我们的意志,我们有一颗和其它教育工作者一样的心——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要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热心”,把我们的“心”留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