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彪
(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70311)
【摘要】目的:探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54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2.21)d,观察组为(10.56±2.4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9.2%;观察组为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疗效显著,患者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额底纵裂入路手术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192-02
随着显微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大多垂体瘤均可经蝶入路手术进行切除,但向鞍旁及鞍上生长的垂体瘤(尤其是较大体积的垂体瘤),还是需要开颅手术进行治疗[1]。经颅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式主要为经翼点入路、经额下入路、经胼胝体入路、经额一侧脑室入路、经纵裂入路等。近年来,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越来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青睐[2]。本文就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应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取得的成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均经影像、生化等检查确诊为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视物障碍、肢端肥大、性功能减退、高血糖、闭经、闭经伴泌乳;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35.6±7.5)岁;对照组26例患者中男11例,女15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36.1±8.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
1.2.2治疗组:
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经额部双侧或右侧额骨开颅,使骨瓣下方尽量向前颅底靠近,将硬脑膜弧形切开。在明胶海绵及棉片保护下,用自动牵开器将额极向侧方牵开。仔细的解剖额底纵裂,至鞍区后将纵裂分离,对鞍区解剖结构加以辨认后,从视交叉前间隙将鞍内及鞍上肿瘤切除,并行有效的囊内减压,之后将终板切开,向鞍上压第三脑室肿瘤压,并继续切除至满意[3]。
1.3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基本消失,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已彻底切除;有效:患者生命体小幅度波动,症状明显好转,检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肿瘤已切除;无效:患者生命体征大幅度波动,症状未见好转,检查结果显示仍有部分肿瘤未切除。有效率=(临床控制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情况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情况(%)
由表1可见:观察组28例患者有效率为89.3%,对照组26例患者有效率为7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情况:
术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2.21)d;观察组为(10.56±2.40)d,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围手术期对照组26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19.2%;观察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数的3.5%,观察组患者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8例患者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3.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2±2.21)d,观察组为(10.56±2.4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对照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9.2%;观察组为3.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数据与近年来临床相关报道基本一致。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与传统入路方式相比,经额底纵裂入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向鞍背及鞍上生长的垂体瘤可选择额下入路手术,重点向颞叶鞍旁生长的垂体瘤可选择翼点入路手术,重点向鞍上生长并向第三脑室底突入的垂体瘤,传统的入路手术虽可将肿瘤组织切除,但切除第三脑室底部分肿瘤组织较困难,且无法直视止血。额底纵裂入路手术则可提供清晰、广阔的术野,无手术盲区,术者可将第三脑室内及第三脑室底肿瘤彻底切除,也可将肿瘤向视交叉前间隙移动并彻底切除,且止血较满意,最大限度减少手术的副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
综上所述,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手术方式,但操作中需着重保护肿瘤周围额叶脑组织及鞍区的重要结构,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5]。
参考文献
[1]梁庆华,史锡文,张佳栋,等.额底纵裂人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J].山东医药,2012,52(14):79-80.
[2]杨明,夏志民,袁波.经额底纵裂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策略[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8):46-47.
[3]蔡俊杰.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N室底垂体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9):61-62.
[4]岑波,胡飞,王建一,等.经额底纵裂人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J].浙江中医杂志,2011,8(1):38-39.
[5]童梅娟,戴晓冬.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11):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