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玲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左州镇中学532207
一、探究式的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地理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师教教材,学生读教材,考试背教材的现象。教师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材奉为“圣经”,并以此来“规范”教学。在此,教师只能扮演“执行者”和“传声筒”的角色,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亦步亦趋,很少发挥教师自主性的余地,使教学缺活力。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想学、不愿意学。鉴于此,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倡一种探究式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做到:
1.教材内容的加工。⑴教材内容的心理化。强调让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识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⑵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即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⑶教材内容的操作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作业”;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要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系列。⑷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即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木而不见森林”。⑸教材内容的最优化。
2.校本课程开发。探究式的地理教学,要求教师以质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要密切联系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实践活动。教师要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开发教学资源,并在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中,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挖掘课程的潜能,扩展其学习空间。
二、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满足于把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灌输给学生,灌输完了,教学任务也完成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维差异,课堂成为一言堂。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淡化教师权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允许多元化思维并存,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着人格碰撞与精神交流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目标的指导者;教学情景的设计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宽容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提供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三、研究性的学习
新的地理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以问题为中心贯穿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研究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显得至关要。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发现、讨论、探索、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例如:在学习经纬网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1.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并在一个球体表面上标出假想遇难船只的位置。2.理解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如何在地球表面确定一个点的位置”的问题。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或者在电影院里找座位的方法。4.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确定“座位”的方法概括为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5.“问题”迁移: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景中。6.“问题”的解决: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船上配有显示经纬度度的仪器),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
四,、“以学论教”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的《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其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即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把“以学论教”的评价机制贯彻在地理新课程的学习中。例如:评价一节成功的地理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在课堂教学中,目标应具体明确,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师生间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2.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体现挑战性;联系实际,做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3.学生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的共同体,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不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区别指导,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