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萍(江西省南昌市中医院33000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7-0289-02
熊继柏教授是一位临床经验极其丰富的教授,涉及病种广泛,内外妇儿皆有,一般教授难以想像,半天看80多甚至90多个病人,更难以想像其疗效。而熊教授是如何做到的呢?跟随熊老师学习一个月后,我找到了答案。
一、熟读经典及各种古医籍
熊教授对四大经典造诣很深,一直从事经典教学,可以做到脱口而出,了如指掌,临床运用得心应手。在他的临证中及他的著作《熊继柏临证医案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方的广泛运用,无论是内外妇儿。在他所有的临证中,完全是经方古方的应用,博览医籍,融会贯通,对病情的判断快速、高效,做到辨证思路清晰,辨病因病位准确,因此疗效确切,甚至立竿见影。
二、处方用药严谨
由于熊继柏教授熟读经典及各种古医籍,古方运用游刃有余,处方用药严谨,丝丝入扣,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对号入座宾主,临床省去拼凑方剂的时间,又能确保疗效,从而能快速辨证处方,不开西药,完成大量的门诊病人。
三、精通药物的性能
由于熊教授中医学功底深厚,不仅是熟读医书,对中药的性能、产出、加工炮制同样精通。常用药用药量大时可用至50克,如葛根治疗颈椎病时,用药量小时可用至2克,如虚人便秘用酒大黄2克。用药广泛,从射香、犀牛黄、鹿筋、胆粉到黄连、陈皮、甘草样样都用。有些医生一生都未用的药,熊教授经常应用。
四、强调辨证论治
熊教授认为:治病必须辨证论治,中医审察疾病的本质,疾病的原由和传变就是辨证。
临床治病,不分表里虚实,不分寒热阴阳、不审脏腑经络、不辨标本缓急,或随意开药,获依赖成品,获抄袭秘方,或仅凭习惯,守一方面待百病,执一法以应万变如此生搬硬套,胶柱鼓瑟,脱离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就不可能当一个正真的好中医,临证时根据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的虚实、盛衰、因证而立法、依法而选方,随方而遣药,真正贯穿理、法、方、药的基本步骤,才能以常测变,得心应手。
五、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论治
熊教授认为:中医治病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中医理论中有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凡外感病,重在辨表里寒热,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尤其是急性热病,必须应用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法则,凡是内伤杂病,重在辨虚实寒热,以脏腑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为主、而所有这些辨证又都是以八纲辨证为纲领。八纲在临床的应用,其实就是两个关键,一是病邪性质、一是病变部位。
病案一
王某某,女,69岁,就诊时间:2010年9月15日。
近三天发热38.4℃、咳嗽、咽干、恶风、舌红苔黄,脉浮数。
辨证:风热外感
立法: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麻杏石甘汤
桑叶10g、杭菊花10g、芦根10g、香薷4g、薄荷10g、连翘10g、法夏10g、生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15g(先煎)、甘草6g,3剂。
二诊:2010年9月17日一剂后热退,二剂后诸症减,稍咳,失眠,舌红苔黄,脉浮。
守原方加玄参10g、炒枣仁20g。二天后告知诸症消失。
按:患者虽发热3天,仍属实热表证,故以疏散风热之桑菊饮,并用清泻肺热之麻杏石甘汤。
病案二
胡某,男,51岁,工人初诊时间:2010年9月3日
诉:胸闷,胸痛,心悸5天,伴口苦,眩晕,呕逆,动则气短,大便结。有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8年。舌淡紫,苔黄厚腻,脉滑数。
辨证:痰热挟瘀,闭阻心脉
治法:情热化痰,化瘀通络
方药:十味温胆汤合小陷胸汤、颠倒散、
炒瓜蒌10g、黄连5g、法半夏15g、陈皮10g、枳实10g、茯苓10g、竹茹10g、炙甘草10g、炙远志10g炒、枣仁15g郁金20g、广木香6g、丹参20g、野天麻20g、10剂,水煎服。
二诊:2010年9月15日
服上方诸症显减,舌淡紫,苔薄黄腻,脉滑数。继服上方10剂。
三诊:2010年9月25日
诸症消失,食纳增加,二便正常。舌淡紫,苔薄白,脉滑。继用十味温胆汤巩固疗效。西参片10g、法半夏15g、陈皮10g、枳实10g、茯苓10g、竹茹10g、炙甘草10g、炙远志10g、炒枣仁20g、丹参20g。10剂。
按:胸痹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案虽以心气虚为本,但以痰热瘀血互结,闭阻心脉之标实为急。故选补心气化痰浊之十味温胆汤合情热化痰之小陷胸汤,再合行气活血止痛之颠倒散,标本兼施,获取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