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案例与分析
谭玲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隆中路小学444300
课堂是师生经历的重要场所,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意外的通道”,捕捉那些“美丽的图景”,采取有效策略,使“预设”与“生成”激情共舞,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令人欣喜的精彩,课堂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现在我就以近期参加“宜昌市课内比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晏子使楚》教学为例进行评析。
【教材简析】《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读自学能力,并能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我通过了解发现本班学生优势在于词汇积累较多,想象力也较为丰富,这也为他们能顺利理解楚王和晏子特点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体会晏子说话妙处,从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积累、运用语言。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在半解中求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那些未知的半解的答案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置不顾。其实学生的未知或半解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案例《晏子使楚》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巧用语言斗智斗勇、赢得外交胜利的课文。齐读课题——《晏子使楚》。师:题目中的“使”是什么意思呢?生:访问。师:“使”包涵有访问的意思,我们一般人出国访问能说“出使”吗?生:(顿悟)不能!只有使节到国外访问才能说出使。师:是的,晏子是齐国的使节,他是肩负着使命访问楚国的,我们才说出使。……
案例《晏子使楚》教学片段(二)
师:“敝”国的“敝”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生:自己的意思。师:是的,不仅是自己的意思,而且还是对自己的谦称。一个个汉字渗透着敝国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敝国汉字文化的魅力。生:(边看PPT边读大频幕上拓展的知识,兴趣浓厚。)……
在以上两个片段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很正常的,教师不能随意地作出“对”“好”“是”“不对”等标准式的评价,而要巧妙地加以利用,利用好“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让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赋予它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满。
二、在感悟中现生成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再创造行为,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心境的差异,必然会对同样的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案例《晏子使楚》片段三
师:同学们,如果是你,面对这种奇耻大辱,你会怎样表现呢?生:愤怒。生:生气。生:大发雷霆……生:回到齐国禀报齐王。生:我会杀了他!师:你的表现也许有点冲动,但我却感受到了你的愤怒到了极点。而文中的晏子又是如何表现的呢?(生读句子)
以上片段中,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可顺水推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十分难得的教学机遇,在预定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极端说法进行转折,引上了预设的轨道。
案例《晏子使楚》片段四
老师旨在通过“看了看”这一动词,引导学生理解晏子面对楚王侮辱时的心情,并提问:从文中的“看了看”,你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了晏子的镇定。生:淡定。生:晏子机智勇敢。师:晏子是在什么心情状态下才会有如此机智勇敢的表现呢?生:冷静……
以上片段,学生的回答没有错,教师抓住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巧引妙导,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师要在阅读交流中随时能够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反击,或再击、组织,让鲜活的动态生成擦亮课堂。
三、在鼓励中促生成
案例《晏子使楚》片段五
师:……晏子的语言更加精妙,想想晏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场内鸦雀无声,只有两三人举手。)生:楚国是一个狗国。师:你是分析出来的呢?生:(沉默)。师:没事,你很聪明,能读出晏子的言外之意已经很不错了!如何分析晏子的话的确有点难度,咱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相机将晏子的话一句一句的指名读并进行分析。)师:你能像老师一样再来分析分析吗?生:(流利说出了老师的推理分析)。
课堂上难免出现学生语塞的现象,此时如果老师在学生身上发现亮点加以鼓励并进行耐心引导,学生一定会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有所突破。这就是鼓励促成的生成效果。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生成是无法预期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扑捉教学中的意外则会让我们开采出更多无法预约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