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良姚芳(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医院麻醉科029100)
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共行60岁以上的老年急诊患者手术80例,老年患者的手术与麻醉的危险性比成人高,而老年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与麻醉的危险性就更高,此类患者休克和彻底纠正都与手术相关,故手术前休克状况大多得不到较好的纠正,部分患者的休克状况还会继续加重,所以这类手术在麻醉实施中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比其它手术更加突出。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0例,年龄60~80岁,其中男69例,女11例。中毒性休克51例,失血性休克29例。重症休克30例,中症休克41例,轻症休克9例。由于本地区偏远,受手术室的条件限制,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局麻和静脉复合强化麻醉。硬膜外麻醉67例,局麻、复合静脉强化13例,手术时间30分钟至3小时,术中无死亡病例。手术种类主要是胆道手术、肠道手术、脾脏手术、胃大部切除术、截肢术、开颅止血清除血肿术。
2体会
老年休克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实施与术中管理最大的难题就是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性,尽管危及老年患者的其它合并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但只有在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基础上才能有效的纠正和防止合并症对患者的侵害,从而保障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总的来说,这类患者影响循环功能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原发疾病所致休克进一步加重;二是麻醉过度抑制心输出量减少或血管扩张;三是手术操作及术中失血致血溶量继续丢失。后两方面是麻醉医师管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困难的。
首先就是麻醉的选择,根据手术的需要、病菌的情况、现有麻醉药及设备进行综合考虑,硬膜外麻醉控制给药浓度及麻醉范围、麻醉平面不够多数采用静脉辅助用药弥补不足,手术范围局限极度衰竭休克的病人,采用局麻辅助强化原则是尽量不抑制循环功能。
硬膜外麻醉常用的药是2%盐酸利多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上腹部手术多采用1.66%的浓度,下腹部采用2%的原液。复合镇痛药根据不同合并病症选用杜冷丁和氯胺酮,用药量均低于一般患者。
术中管理,非常必要的是常规心电监护,它除了监护异常心律的出现之外,还可以提供准确的心率数据,便于麻醉人员对休克指数的换算及了解循环功能潜在的代偿能力,如手术较大、时间长的应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各项循环功能指标。由于后者受条件限制,这类患者术中血压波动较大,多以血压突然骤降,而引起麻醉人员和手术者的紧张。本组术中收缩压降至8kPa以下者60例,均在静脉输入升压药配合治疗后,才均升到8kPa以上,常用升压药为麻黄素15~60mg,多巴胺20~400mg,一般不主张维持血压过高,收缩压不低于8~9kPa,不给升压药且输血的53例,输血量400~2000ml。我们体会除补充失血性休克失血量外,中毒性休克尽管手术中失血量相对较少,但给足量的血液输入对维持血压稳定有积极作用,同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增加血管使用升压药的敏感性有显著意义,常用地塞米松10~40mg。对于酸中毒的存在我们是重点纠酸不纠碱性药原则,这方面应在有血气分析监测条件下才能做到精确纠正,我们仍应坚持轻酸勿碱的观点。
老年休克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不是单纯的抗休克加单纯的麻醉术,而是麻醉与抗休克及各种维持生命治疗相结合,既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又要继续纠正术前的休克状态及麻醉与手术中的各种危及生命的影响因素,这就需要加强保护心脏功能及循环指标的监测工作,要更好的完成并使这项工作具有科学价值。麻醉师的工作应延伸到术前协助手术医师纠正休克和术后继续抗休克治疗及各项监测工作,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值得进一步探索,对危重老年人重大手术的安全有着积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