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沟通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治疗性沟通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周晓琼刘莉(通讯作者)

周晓琼刘莉(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干疗科>云南昆明650118)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性沟通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肺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治疗性沟通。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性沟通前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常规护理前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可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不良作息习惯和睡眠行为,从而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治疗性沟通:肺癌;化疗;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095-02

治疗性沟通是建立护患治疗性关系的重要手段,表现形式就是护患间的摄入性会谈,摄入性会谈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因其具有收集资料、满足病人需求、解决健康问题和促进健康的治疗作用,故称为治疗性沟通[1]。随着癌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睡眠障碍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睡眠质量已成为评价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排除其他肿瘤患者及影响患者睡眠的重大疾病。102例病例男65例,女37例;年龄34~76岁,平均57.6岁;其中鳞癌52例,腺癌24例,小细胞肺癌26例。将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7.6岁;鳞癌25例,腺癌16例,小细胞肺癌1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57.7岁;鳞癌23例,腺癌14例,小细胞肺癌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式: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化疗的肺癌,化疗方案由医师根据肺癌诊疗指南安排。

1.2.2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即可。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治疗性沟通,按治疗性沟通模式的要求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入院时的治疗性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性沟通的第一步,护士要有良好的形象、对患者体现出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先进行自我介绍,再告知病人及家属此次会谈的目的、内容,通过会谈了解病人的意识状况、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饮食习惯、睡眠、药物、家族史、既往史、客观背景资料,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当前的感受、状态、治疗动机和期望、自理能力等方面情况。(2)化疗前的治疗性沟通:①在化疗开始前向患者讲解其所患疾病的生理病理知识,告知患者化疗的过程、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医护人员所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请化疗后已康复的患者现身说法讲解自己的亲身经历,使患者对所患疾病和化疗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减轻其对化疗的恐惧,增强其对化疗的配合和信心。在此沟通阶段应重视患者存在的问题,充分与患者共情,取得患者信任。②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费用及预后,让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3)化疗中及化疗后的治疗性沟通:通过深入沟通,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确定治疗性沟通主题;应用认知行为技术,和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具体措施为:①建立治疗性沟通关系:首先以尊重、热情、共情、关爱的态度倾听患者的诉说,然后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鼓励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②通过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确定影响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针对存在的认知问题,应用建议、演示和模仿及语义分析技术来修正其认知上的错误,教会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方式应对生活不良事件,用正确方式处理问题。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程度制订个性化、有针对性、容易接受的治疗性沟通方案,如教会患者熟练掌握放松训练中的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及想象放松法,指导患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③治疗性沟通:以沟通引导患者进行全身心调整。首先寻求社会支持,要求患者单位领导、患者家属及朋友给予患者物质及精神上的帮助和关爱,让其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如何支持,同时引导患者积极利用社会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沟通时间安排:从入院的当天开始到出院前一天结束。根据化疗时间和沟通对象的特点确定沟通次数,一般一个化疗周期沟通4~6次,每次约20~30min。沟通时间选择以不影响患者正常治疗为宜。

2.评定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用于评定被试者最近一个月的睡眠质量。由表及里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分别是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每个因子分4个等级评定,每个因子按0~3分等级计分,累积各因子成分得分为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分别于沟通前和沟通后2个月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定。由研究者本人发放调查问卷并告知患者填写方法20min内完成,当场收回。若患者不能自行填写,则由研究者边询问边代为填写。

3.结果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沟通前PSQI各项得分和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肺癌患者化疗前睡眠质量无差异。(表1)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性沟通后在PSQI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有下降,其中使用催眠药物后下降特别明显,表明治疗性沟通的助于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表2)

表1沟通前两组患者PSQI各维度得分比较(-x±s)

4.讨论

目前肺癌是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大约8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只有约20%的患者可以手术切除,约80%患者需要内科治疗[2],而小细胞肺癌则以内科治疗为主要手段,化疗则是肺癌患者主要的内科治疗方法之一。文献报道,肺癌患者常见的3大症状为疼痛、疲劳和睡眠障碍[3],31%~52%的肺癌患者伴有失眠症状[4],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肺癌患者的睡眠状况较正常人群偏差,其睡眠障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癌症本身所致,另一方面可能与化疗等治疗因素相关[5]。随着癌症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重视,睡眠障碍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睡眠质量已成为评价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专科护理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作为癌症症状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被日益重视。传统的常规护理虽然可以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睡眠的治疗性沟通,效果不是非常满意。朱素文等[7]的研究显示,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状况较差,并存与心理状态相关的睡眠障碍,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陈虹等[8]的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可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对肺癌化疗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性沟通,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性沟通前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性沟通前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沟通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能够改善其睡眠质量。

对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进行分析,并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性沟通,不仅能深入了解当前患者的心理、睡眠状态,还有益于帮助患者调整心理、改善睡眠质量,更有效的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所以,笔者认为,治疗性沟通对提高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0.

[2]郭其森.非小细胞肺癌内科治疗的现状.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0):721-725.

[3]梁骊敏,张美芬,张俊娥.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4):23-26.

[4]黎银焕.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中山大学,2010.

[5]钱琴伟,赵黎.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

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C):52-53.

[6]朱素文,许勤,蒋明等.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状态的相关分析[J].护理学报,2010,17:4-6.

[7]陈虹,吴远美,唐新平,等.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