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初三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邓宝珠

江苏泗洪县第三中学邓宝珠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觉得教师必须以人为本,从“传授式教学”到“互助探索式教学”;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体实践下来,我认为在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创设学习化学的情景是再好不过的了。它可以将演示实验和家庭小实验改成小组讨论型的验证实验,也可以将学生实验和选做实验改成真正的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设计、思考、实验、再探索等过程,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新理念,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实验教学中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的能力;设计方案,探究实践的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分析现象归纳总结的能力等。

例如,在讲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原先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实验室里仪器已准备妥当,学生人人手拿《实验报告》,安静的坐在实验桌旁,老师热情奔放地讲着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快到半课时老师才让学生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这纯粹是为了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去做实验,为了技能的熟练和运用去做实验,为了证明教师讲解的正确性去做实验。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我改变成师生一同进行原理学习,然后由学生自己寻找装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并找出注意点,然后亲自操作,实验结束后进行交流与讨论,总结出实验结论。由于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学习方法。一堂实验课下来学生感觉很过瘾,比想象的有趣。

二、改变学习方式,课堂合作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已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有赖于老师观念的转变,手段的更新,教师应提供学生实验的舞台,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认知规律,在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实验。

例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教材安排了讨论:①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②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③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氮气吗?④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我将学生分组讨论,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互教互学,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合作学习也能成为优差互补的重要手段。

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教互学,优差互补,共同提高。

三、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接触化学,会对化学实验有兴趣,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受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例如,学习了燃烧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四、增加实验机会,从课内延伸课外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化学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例如,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实验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进而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遍原因和条件。学生有这么广泛的后继知识和获得的能力,对后续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以上是我的一些随想,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查、实践、论证、反思。总之,随着新课程的稳定推进,我们教师应在学生实验中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