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献1付作昌2
(1.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道湾子医院024328;2.内蒙古赤峰学院医学院024000)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消(化)瘀汤加小剂量米非司酮(RU486)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8例随机分成2组,中西医治疗组64例口服活血消(化)瘀汤加小剂量米非司酮(RU486);对照组64例,单纯服用活血消(化)瘀汤,均连服3个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有效率78.0%;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用西药治疗同时根据“血瘀”之因,辅以相应的理气、温经、补肾、益气凉血的活血化瘀汤辨证施治,疗效优于单用中药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汤
【中图分类号】R711.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273-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是引起盆腔疼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多发于育龄妇女,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控制症状和解决生育问题[1]。基层医院没有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复发率高,根治术仅适用于少数病例,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尚缺乏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几年来,我们对部分患者根据其年龄、病情轻重、生育要求与否,采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内异症患者128例,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43岁,平均年龄34岁。未婚12例,已婚116例。以不孕就诊的20例。根据内异症的诊断及分度方法,轻度是56例,中度是48例,重度是24例。其中有48例患者在治疗前测定了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者为28例,占58.3%。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制定的有关标准和美国生育学会指定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和评分标准[1],5-7分为轻度,8-12分为中度,13-15分为重度。
1.3治疗方法
1.3.1128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3d,自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服用,1个月为1疗程(使患者闭经);连服3~6个月。若治疗期间用药者未出现闭经现象,可将米非司酮的用药量增至每日25mg,使其达到闭经。中药内服:自拟活血消(化)瘀汤(经期停用)。药物组成:丹参15g,赤药15g,香附10g,五灵脂10g,三棱15g,莪术15g,川牛膝15g,乳没各10g,地鳖虫10g,白花蛇舌草30g,山药15g。临证随症加药,气虚者加党参15g,黄芪15g;血虚者加当归12g,熟地15g;阴虚者加生地15g,玄参12g;阳虚者加肉桂6g,附片10g;肾虚者加续断12g,杜仲10g;湿热者加黄柏10g,黄芩10g;痰湿者加胆星10g,浙贝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连服3~6个月。
对照组:64例单纯口服活血消(化)瘀汤(经期停用);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连服3~6个月。
1.3.2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1993年所发中药新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指导原则中的效果判断。(1)治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及结节全部消失,不孕患者在2年内妊娠或生育。(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及结节缩小。(3)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及结节无增大或缩小,停药3个月症状不加重(4)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或有加重趋势。
2治疗结果
治疗组:64例治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8.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米非司酮(RU486)是孕激素的拮抗剂,与孕激素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2]。在1989年证实米非司酮可抗早孕之后,主要用于药物流产和紧急避孕。国外有学者提出米非司酮可以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萎缩,以后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具有抑制排卵、诱发黄体溶解、干扰排卵和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完整性的功能,推测可能通过以上机制造成闭经、排卵受抑,使病灶萎缩,腹痛迅速缓解。服药初期个别患者可有轻度潮热、恶心、乏力等症状,继续用药自行消失,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无异常。动物实验还发现,米非司酮不但能明显阻断小鼠子宫腺疾病的发病,而且可以缩小子宫体和腺疾病病灶,减轻病变程度[3]。
3.2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及“月经前后诸证”的范畴[4]。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是由于异位之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增生―分泌―脱落出血,而血无出路,积聚在某一部位,刺激局部组织所形成的。离经之血积聚则成为瘀血。瘀血这个病理性产物形成以后,则又反过来成为致病因素,因此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的关键,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5]。据近代药理研究报道,活血化瘀药能改善盆腔与子宫微循环,抑制胶原合成代谢,促进胶原分解代谢,软化增生的结缔组织,因而对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有松解粘连、抑制囊肿增长、促进包块及结节吸收的作用。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中医治疗,疗效不太理想,因为在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消其血瘕积,使囊肿、包块结节消除或缩小的同时,异位的病灶又反复周期性地出血,使囊肿、包块结节恢复原样,或继续增大,因而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也欠佳,尽管使用米非司酮能使异位的病灶萎缩,但已有的囊肿和包块结节要让其自然软化和吸收,其速度极其缓慢,治疗一年半载也难获良效,一旦停药,复发率又高。对此,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即在使用中医活血化瘀疗法,消瘕除,消除囊肿、包块结节的基础上,再配合使用西医的闭经疗法,造成闭经现象,以使异位的病灶萎缩。两者取长补短,真正起到了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增强疗效的作用。在治疗中,我们观察到有些病人在服用2~3个月活血化瘀中药攻伐之后,会出现头昏、神疲、乏力、眼花、心慌等症,可在方中加用或重用党参、黄芪以益气,加用枣仁、伯子仁以养心。另外,少数病人在长时期服用米非司酮时,肝功能检查会出现单项GPT轻度升高,但停药后GPT会恢复至正常。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的进展性疾病,患者只要卵巢有雌激素的分泌,其病情就会随着每次月经的来潮而逐渐加重,甚至形成严重粘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危害身心健康,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患。
笔者认为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应标本兼顾,活血化瘀能减轻患者进行性加剧的痛经,而益气补肾能改善患者性激素失调的症状。所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单用中药或单用米非司酮更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少,停药后10~40日自然恢复月经,无明显复发。
参考文献
[1]王子丹,章凡,方晓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8,23:1350
[2]朱四军.Ru4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生殖与避孕,1995,15(4):245
[3]周应芳,白文佩.子宫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2):142
[4]郎景和,冷金花.第八届国际子宫异位症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638-640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80-128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