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追求,五大带入

/ 2

一大追求,五大带入

顾健鑫(海门市东洲小学江苏海门226100)

【摘要】“文化语文”之路,是一条追寻民族文化的诗意之路,是基于儿童教育的生态之路,是回归母语文化的改革之路。我们的文化语文课堂以文化为中心,力求“五大带入”:艺术带入、生活带入、活动带入、情感带入、智慧带入。

【关键词】文化语文;艺术;生活;活动;情感;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106-01

这几年来,在祝禧校长的引领下,我们东洲小学的语文老师都坚实地走在“文化语文”的大路上。“文化语文”之路,是一条追寻民族文化的诗意之路,是基于儿童教育的生态之路,是回归母语文化的改革之路。一路走来,我们有憧憬、有尝试、有顿悟、有反思……我们的文化语文课堂以文化为中心,力求“五大带入”:艺术带入、生活带入、活动带入、情感带入、智慧带入。

一、活动带入

“活动带入”指的是课堂的方式,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始终强调“课堂教学中让儿童充分活动”,李老师主张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充分和谐,使儿童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过自身的感悟、操作、体验、陶冶,得到充分发展,找到了学生习得语文经验的根基。

案例:《识字5》

师:喜欢大海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大海,让我们背上小背包,出发喽!阳光暖暖的,风儿轻轻的,我们走啊走啊。啊,看到大海了!(播放海浪、海鸥的音乐)瞧,(出示沙滩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

师:这么大,这么美的沙滩,你想干什么?

师:(1)在沙滩上可以做许多有意思的事情,老师就特别喜欢拾贝壳,你们瞧,多漂亮的贝壳呀!喜欢么?告诉你们,贝壳宝宝正和你们捉迷藏呢,快去找找。

(2)(师跑下去)找到了吗?你见到的贝壳是什么样的?

(学生从桌肚里摸出贝壳,从颜色、形状各个方面描述各种各样的贝壳)

二、生活带入

“生活带入”指的是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让曾经有过的生活在课堂上复现鲜活。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培养学生规范性的母语理解和表达,而这就必然需要时刻关注生活的语境。

案例:《赶海》

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也可以结合自己赶海的经历,想一想,然后把你想到的最有趣的事告诉大家,你也可以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边说边表演)

生1:上次爸爸带我去青岛。我们来到海滩,浪涛拍在沙摊上。发出了“啪啪”的声音。我的脚踩在沙滩上,突然觉的脚底痒痒的,我把沙子拔开,露出了一个小海螺,我兴奋地把它举在手里。仔细一看,一只小寄居蟹躲在里面,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袋子里,带回了家。

生2:上星期天,我和爷爷去捉螃蟹。我翻开一块石头,看见一只大螃蟹横卧在那里。它一见我就逃,但是我还是把他抓了回来。可是它用“大钳子”一下就夹住了我的手,我拼命甩,它又趁机逃走了。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把它的大螯捆了起来。我用手指着它的脑袋,说:“你夹我呀,有本事就夹我呀!”

……

师:赶海的趣事真是太多了,我们说也说不完。

三、艺术带入

“艺术带入”指的是将文学以外的艺术形态带入语文课堂,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文化意蕴。

案例:《黄果树瀑布》

师:刚才我们聆听了然作响的瀑布声,此刻让我们凝神远眺,一睹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让我们睁大眼睛,好好欣赏欣赏。——(丰富的瀑布壮景图)

(1)谁来说说,黄果树瀑布的形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宽阔、壮美)

(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抓住“悬挂”“宽幅白练”“泻”交流)

(3)在你的眼里,这悬挂着的瀑布像什么呢?

(出示:瀑布从天而降,好像。)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而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会形成一种更为奇特的景观——银雨洒金街。“银雨洒金街”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来到了黄果树小镇上。(播放幻灯片,配上音乐)

四、情感带入

“情感带入”指的是课堂成为学生情感演练的空间,学生真实的情感在文本和生活的交互作用下在课堂的语境中自由地交流,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道场,更主要的是情感的交流现场。师生在文本情境的规范下,在生活情境的诱因中充分地体味情感给人带来的动人魅力。

案例:《钱学森》

师: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钱学森1935年出国留学,到1949年,14年没有回国了。老师这里有一封钱学森写给父母的家书。(PPT出示)

钱学森思念亲人,中国的父母也思念着钱学森。有一次,钱学森的母亲生了重病,她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窗外细雨飞,老妇命垂危。夫君煎药苦,盼子子不归。)

师:牵动钱学森回国的,除了拳拳爱国心还有什么?

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板书:骨肉情)

谁在“骨肉情”前加一个词?(板书:浓浓)

师:是啊!正是这拳拳爱国心,浓浓骨肉情,才促使钱学森毅然回国。正如明朝诗人于谦所说(出示: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五、智慧带入

“智慧带入”指的是语文课堂应该直接指向儿童的智慧成

长。让儿童聪明起来,教育尤其母语教育应该关注这样的教育价值!在处理课文、文本、文学之间关系的时候要时刻关注人类留下的智慧结晶。

案例:《开天辟地》

师:在上课前我要考考大家,看我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大)这是什么字?

生:大。

师:我要请几个同学不用嘴巴说,但是你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会表演。(老师邀请学生上台)

师: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不要偷看别人哦!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当然能够和大家做的不一样最好。

(生用各种动作表示大)

师:你觉的谁表演得最像?

生:第二个最像,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这是“大”。

师:从她的样子上看出来了。“大”是一个伸开手臂,岔开两腿,站立着的人,对不对?你看,这样的形状跟大字差不多。这个同学在那里不停地晃动,你觉得是不是大?

生:我觉得她也能表现大,因为她用手势表现无限扩大,这样也能表示大。

师:当然喽,这就叫意会,光一个大字,让我们四(4)班的同学一演,就那么的丰富。(摘自祝禧课堂实录)

就这样,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力求将教材与其他文本、音乐、图画等多种文学和艺术资源综合,在朗读、欣赏、吟诵、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学习生活中,让孩子接受文化的濡染、积淀。在文化的构建中审美、启智、激趣、幻想,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从而让孩子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丰厚而畅快的文化之旅。

我们的文化语文课堂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教师和学生一起在亲历语言文字中获得比现在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润泽的情感熏陶和更深邃的精神洗礼,师生一起过着一种文化的、儿童的、智慧的、艺术的语文课堂生活。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祝禧.文化,语文的一面旗帜[J].人民教育,2008(22).

[3]于晓琳.语文是什么[J].小学语文教学,2009(4).

[4]陈怡.浅谈语文教学生活化[J].小学语文研究,2007(7~8).[5]祝禧.文化:一条语文“回家”的路[J].语文教学通讯,2009(2).

【作者简介】顾健鑫,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积极参与学校省级课题“新生活视野下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研究”和“新生活阅读文化课程的构建与开发研究”,有多篇文章获奖,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