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元化的信息社会为人们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和道德观念提供了无限可能。中学生的价值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学校的影响,校外纷杂的社会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冲击愈来愈大。面对视野开阔、崇尚个性的新世纪中学生,片面依靠正面引导和教师说教的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育的新时期,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德育的内容、改革德育管理的方式,才能培养出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的合格人才。
德育目标系统化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体系目前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规定模糊,缺乏层次性,缺乏具体的操作方法。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四十条划分六个层次,并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每一条具体化,分六个学期实施。不要求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就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而是要求学生从身边容易做到的小事做起,先遵守基本的规范,然后逐步提高标准。每一个学期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逐步提高。三年下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就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德育实施具体化注重学生悦纳内化和自我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师道尊严、家长制”的影响,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很难建立起平等的人际关系。家长和教师往往处于教育的强势地位,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强制性的约束和要求太多,另一方面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的过多。导致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极强的两面性——在家与在校不一样,有人管理与无人管理不一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重建德育新模式。变被动接受的德育为学生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德育,把国家和学校对青少年的要求,通过疏导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发展要求。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熏陶学生的情操
“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了让学生在参与其中的体验中受到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拔河比赛、迎国庆歌咏比赛等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团结的力量。我们学校每天十分钟的书法,让学生习字的同时修身养性。每天十分钟的演讲,让学生在演讲中智慧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活动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在集体活动中学生会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2.营造文明高雅的学校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靠学校制度约束学生、规范学生,只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方面,如果长期靠制度监管学生,学生不但缺乏活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而且自身素质难于提高。学校应该尽可能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能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净化学生的心灵。如我们总是让学生从开学的第一天就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美化得漂漂亮亮,用星级宾馆的标准打扫教室、宿舍等场所,用优美的环境影响学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不会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所有师生讲文明、有礼貌,就会带动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做得更好。目前我校没有打架、说脏话、举止不文明的现象,一届传一届,学生就会自我要求,根本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管理精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校的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自觉稳定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综合素养的提高绝不是短期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开学初的前两个月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学校主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宁肯不上课,也要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针对个别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我们成立行为习惯强化学习班,采取双管齐下、齐心协力的“休克疗法”。主要有习惯养成趣味班会,通过对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对人生影响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好习惯的重要性。采取导师制,导师每天都要引导这些学生进行个人自我刨析,反省提高。同时成立同学互助组,让行为习惯好的学生提醒、带动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等。力求通过集中突击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克服不良习惯。
德育活动生活化抓住契机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应该不拘时间、地点、场合,随时抓住生活中的有利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要不断丰富德育内容。要形成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网。德育活动生活化,学生时时处处受教育。
1.用时事造势,熏陶感染
2007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发生校园枪击案,32人死亡,多人受伤,凶手赵承熙自杀。这一事件让全世界震惊。更让人震惊的是美国人将凶手赵承熙也视为遇难者,为33人举行了悼念仪式,并在校园中心广场的草坪上安放了33块纪念碑,他的碑前一样有鲜花、蜡烛和令人动容的挽辞:“你没有能得到必需的帮助,知道这个事实时,感到非常悲哀,希望你的家人能尽快得到安慰并恢复平静。”这件事告诉我们除了谴责犯罪,还要反思活着的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还要对凶手的无辜亲人提供帮助。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帮助和承担责任。要借助国内外各地发生的大事件教育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2.促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目前很多学校的家长会内容形式单一,缺少家长的参与,不能有效的进行家校之间的沟通,有时还可能产生矛盾。我们对家长会进行了改革,开家长会的目的是家长、教师、学生互相了解,共同进步。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共同学习的精神家园,家长应该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学校开家长一般是在开学后两个月,每位教师要准备好学生本学期的所有作业、测试的试卷、书法作业、特长展示、每位老师给学生的评语、班主任给学生的评语、班级合作小组给学生的评语、学生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孩子敞开心扉向家长说说心里话、烦恼事,让家长理解孩子),以上材料整齐地放在孩子的座位上,让家长对孩子有更深的了解。家长会上每个班的全体学生都要唱三首歌曲《父亲》、《母亲》、《感恩的心》,还要播放孩子在校的一些活动视频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参观学生宿舍、餐厅、课堂,最后是家长写给孩子的寄语约500字,学校将把家长的寄语张贴在教室里,用于激励学生。家长还要当面给学校提出意见、建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家长要选出家长委员会,定期参与学校工作。每一次家长会家长都带着感激的泪花离开学校。家长的支持已成为我校发展的有力保障。
3.借毕业离别,感恩学校
初三学生中考结束离校时的表现应该是学校三年德育成果的真实展现。学生常常像出笼的鸟,把课本、试卷扔得满地都是,迅速和家长一起离开学校。2008年为了利用好最后一次教育学生的机会。中考结束后。我们让学生立刻回到教室。这时广播正播放歌曲《祝你一路顺风》,伴随着音乐,学生欣赏着老师精心制作的《班级故事》,从学生入校的那一刻到毕业离校的三年班集体活动的照片、录像集锦。学生看着熟悉的场景,看到师生间纯洁的友谊,看到无私奉献的老师无不为之感动。离开时才知道友谊的珍贵。接着校长在广播上讲了下面一段话:三年前,同学们入校读初一时还是一个不懂事、怕吃苦的稚嫩的孩子,今天,你们已经长大了,你们已经变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帅哥、靓女。三年中学校里有你们奋斗的汗水、泪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恼,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你的老师都时刻陪伴着你,和你同悲同喜,和你一起奋斗,帮助你成长,三年师生间情深意重,令人难舍难分。同学们虽然离开了母校,但母校的老师、同学会时刻记着你,记着昨天发生的故事,记着昨天发生的一切。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时。我代表学校和同学们分享两点感受:一是学会感恩,圣经上有一句话:感谢折磨你的人。在这三年里,有你爸爸妈妈对你的斥责、不满,他们折磨你,但折磨的背后是关心爱护你,回家以后一定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在这三年里,有老师对你的谆谆教诲和严厉的批评。折磨你的人还有你周围的同学,也许到现在你们还相互怨恨,其实这些很正常,人都是有个性的,只有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产生矛盾。你们的恩恩怨怨,都将成为美丽的故事,现在你要感谢和你在一起创造故事的同学,而不再有怨恨,一笑泯恩仇。二是你们的初中生活已经结束了,你们人生最重要的三年的历史也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当全体学生离开学校时,奇迹出现了,整个校园及教室、宿舍打扫地干干净净,没有一片垃圾。学生、家长及老师恋恋不舍离别的场面非常感人。这种场面对学生的教育胜过千言万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我校从德育入手,让每一个学生先做人,再成才。虽然没有刻意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由于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教学成绩获得大面积丰收。每位学生都在原来基础上取得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