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3

网络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姜苑王武年(江苏大学江苏镇江212013)

【关键词】网络;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Networkinvestigativeeducationalmodelresearch

JiangYanWangWujun

【Abstract】Alongwiththenetworkwidespreadapplication,enormoushasexpandedtheteachingspaceandtimelimit,enablestheteachingresourcesharingtorealize,thestudychoice'sdegree-of-freedomenhancesgreatly.Thisarticlefromtheinvestigativeteachingdefinition,beganusingthenetworkdevelopmentinvestigativeteaching'ssuperiority,todiscussinthenetworkinvestigativeeducationalmodelteachersandstudentsrole,proposedthenetworkinvestigativeteachingprocessdesignpattern.

【Keywords】Network;Investigativeteaching;Educationalmodel

随着网络的兴起,尤其是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和应用普及,基于网络的教学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与此同时,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开展研究性教学也成为必然的趋势和要求。网络所提供的海量集成的信息资源、强大的信息加工工具以及良好的互动交流环境,使得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

1网络研究性教学的目标和优势

1.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其价值功能。

研究性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价值功能在于:一方面,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是一种突破教室和课本的限制,将外部世界作为教学的场所和内容,有利于终身学习,是向研究型学习过渡的形式。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自主的研究探索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会收集、分析、处理及利用信息,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加强与社区及社会的广泛交往中,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研究性教学看似教学模式层的改革,实质上是教学理论的变革,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教学技术手段的变革,如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1.2基于网络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独特优势。

网络教育资源以信息为载体,将传统教育的人力、物力资源解析为信息的形式整合在网络中,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学资源环境。在网络课程中,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部分由网络替代。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分离,使得网络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更加突出。网络环境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1.2.1网络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以网络为传播信息的基本手段。网络减少了传播中的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排除了交流的抑制作用,降低了人的影响力从而体现出非人际性。这种交流方式比面对面的交流更专注于任务的解决。网络中的人物是平等的,因为在虚拟的环境里,每个人的角色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发言权,平等的发言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使潜力得到激发。

1.2.2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研究性学习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大大节省了查找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和研究,需要自行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不用拘泥于既定的有限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2.3“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自主选择问题进行探索,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活动与通过学习获取的信息是学习主客体之间的中介,活动的客体只有以信息的形式进入主体头脑中才能被认知结构加工,形成关于客体的知识。网络虚拟现实与虚拟性的交往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信息世界。学生以自然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客体进行交互,从而给学生以逼真的感受与体验,经过一系列转换而保存的信息与学习者的自然结构、精神结构发生作用形成知识。学生将真实的世界与操作的虚拟环境相结合,在真实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

2网络研究性教学中的师生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相应的师生活动也有所变化,如学习者的学习活动虚拟化、教师承担的角色多重化等等。

2.1网络研究性教学中教师的活动。

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他既是学习项目的设计者,又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学习的评价者、学习者信息的管理者等。

2.1.1学习项目的设计。教师在设计学习项目时,首先确定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确定开展学习的方法,制订学习策略,最终生成学习项目。为了满足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生成的项目必须能在网络上传播,例如,PPT,WORD文档。

2.1.2学习活动的支持与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管理者与支持者,其具体活动包括:发布导学材料、组织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回复学生问题、指导学生活动等。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

2.1.3学习过程的监控。在网络环境下的研性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监控者,要对学习者的个体活动、学习小组活动以及学习小组之间的活动进行监控,了解学习者、学习小组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对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指点,协助学习者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2.1.4学习结果的评价。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结果的评价者,其活动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价、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作品的评价三个方面。教师的评价将有助于学习者下一步学习活动的展开。

2.1.5学习者信息的管理。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通过网络开展学习活动,这就要教师承担学习者信息管理的角色,对学习者的信息进行管理。

2.2网络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得出科学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些活动可以由学习者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共同完成。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活动包括三种:学习者个人活动,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

2.2.1学习者的个体活动。学生们围绕研究主题,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渠道有选择地获取、阅读并整理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浏览教师导学内容,并主动地运用信息,并创建自己的工作计划,确定自己要承担的工作,与教师和学习伙伴保持联系,进行自我评价。

2.2.2小组内的活动。展开小组讨论。制订小组学习的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进行适时的协作。共同完成作品。完成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

2.2.3小组间的活动。通过网络进行成果展出、研讨并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对自己、他人的作品做出评价,学生就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展开讨论,交流学习经验。

3网络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根据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特点,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在该模式中,我们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教学设计前期分析阶段、教学方案生成阶段、实施评价与修改阶段。

3.1教学设计前期分析阶段

3.1.1确定研究性教学的总目标

笼统地说是培养具有合作精神的、天赋充分发展的、在很多不确定的情境中能自行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着手解决问题的人。研究性学习目标具有综合性、情境化等特点,因而,我们根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不同学习阶段,将学习目标分为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情感体验、交流合作。

3.1.2确定学生的初始行为特征

了解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起点水平、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

3.1.3确定各类学习资源的支持性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大体上可以分为学校的资源、当地资源和信息化资源,要具体分析各层次资源的丰富性、有效性以及可获性,并指导其余设计。

3.2教学方案生成阶段

包括确定研究性学习操作性目标,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事件和学习环境,确定研究性学习材料等,这一层次的设计以第一个层次为基础。

3.2.1学习活动的设计

对学习者要完成的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操作流程和结果的描述。具体包括设计学习任务,任务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特点;任务的完成主要依赖于网络和网络学习伙伴的协作;任务要具有开放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能激发学习者的共鸣和高度的思维活动,并不期望学生给出完美的答案。规定活动成果的形式,安排进度,建立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3.2.2学习环境的设计

为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是组织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社会实践等,也可以是邀请专家来校演讲可以是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等,创设各种具有逼真效果的虚拟真实情境。

3.2.3媒体传递的设计

媒体传递的设计是解决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的计划过程。同传统课堂讲授中媒体传递的设计不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媒体传递设计主要是确定采用何种媒体形式组织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常用的媒体形式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

3.3实施、评价与修改阶段

3.3.1教学实施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实践结果,是不可完全预见的,涉及到学习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学习环境等诸多因素,因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而灵活变通地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教学活动。

3.3.2教学设计评价与修改

教学设计再评价是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即对教学方案的评价。通过对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中,评价设计主要包含三方面: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对学习过程予以修正。根据操作性目标,我们可制定出测验项目的评价标准,并开展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事件进行修正,提出教学方案的修改建议,重新确定学生的初始行为特征,进行方案的修改。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构建“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11)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戴亚飞:《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全国优秀硕士论文》2003年5月期刊类

[4]徐成青: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和策略,《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