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071000
摘要: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与其文化建设有密切关系。日本学前教育的文化建设体现在法律建设、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日本学前教育文化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关键词:日本学前教育文化建设启示
当前我国国内幼儿园对于园所文化建设重视程度较低,许多幼儿园存在“三无现象”,即无定位、无特色、无目标,缺乏园所文化建设,更多的是“因利办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立法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社会和公众对幼儿园文化建设关注度不高等都严重阻碍了我国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表现得可圈可点,从政府到社会再到每一个家庭,都对幼儿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本文针对日本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日本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对于我国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一、日本学前教育文化建设的现状
1.学前教育机构。日本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根据文部省颁布的《学校教育法》设立的幼儿园机构系统,另一类是根据厚生省颁布的《儿童福利法》设立的保育所服务系统。日本学前教育将教育活动与保育活动分开进行,下面分别探讨日本幼儿园与日本保育所的现状:
(1)幼儿园。日本幼儿园主要分为国立、县(市)立和私立三种,保证其分布,增加学龄前儿童入园率。日本政府承担国立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办园经费,对私立幼儿园进行补助,这一经济举措保证了日本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2)保育所。据日本《儿童福利法》规定,保育所设立主体有国立、县立、乡镇立和私立等,主要目的是应监护者要求,照顾学龄(即6岁)前的幼儿,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日常生活得到了很好的照料。日本保育所发展速度很快,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学前教育课程。课程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日本学前教育的稳定发展与其教育目的的实施、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有重要关系。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目的着重于幼儿自主的探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爱心,强调幼儿的参与与经验的获得。
二、日本学前教育文化建设的特点
1.物质建设:政府财政投入充足。日本从政府到民众,都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这直接影响到了国家财政投入以及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支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署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经费占全国GDP的0.1%,占总教育经费的3%,并且会对私立幼儿园以及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可见日本政府十分注重对学前教育方面经费的投入。
2.精神建设: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日本幼儿园寓教育于生活,每个幼儿园都有严格的日常规范。早上入园,孩子们拿着大大小小的包从校车上下来,从不会有家长帮忙背包,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培养幼儿独自自主的意识,将幼儿看作独立发展的个体,体现了日本幼儿园注重对幼儿独立精神的培养。
3.环境建设:家、园、社区联合共育。家庭、幼儿园、社区是学前儿童成长的三个主要场所,日本幼儿园很好地将三方紧密联系起来,为学龄前幼儿建设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家庭方面:首先体现在精神环境上,园所定期召开家长恳谈会,由园长主持,直接了解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促成幼儿的一致性教育。除此之外,家园联系的形式还有家访、园所开放日、亲子运动会、家园日记等,及时与家长沟通教育理念和教育问题。其次,在很多家庭中,也会为幼儿准备阅读的书籍、积木、皮球等玩具,保证幼儿家庭中物质环境的需要。社区方面:日本幼儿园会带幼儿参观社区、在社区举办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社区文艺晚会等),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社区资源,同时也帮助幼儿了解社区、融入社区。
三、日本学前教育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学前教育立法。近年来中国幼儿园频繁出现“教师虐童”、“校车安全事故”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学前教育立法的严重不足。与日本相比,我国学前教育立法数量有限,不能有效保证园所建设。要想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基础,从国家到园所,齐心协力,共同促进中国幼儿园文化建设。
2.增加政府投入,提高公众关注度。日本政府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经费投入充足。而我国学前教育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投入比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2%~1.3%,公办园数量明显不足,并且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民办园与公办园、沿海与内陆、城镇与乡村办园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不利于中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其次,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虽有所提高,但教育观念老旧,将溺爱当成关爱,不能支持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不利于我国幼儿园的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学前比较教育学[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5。
[2]周兢陈思郭良菁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趋势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11),65-72。
[3]蔡迎旗幼儿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