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初中生同伴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

徐美英

关键词:00后初中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的多元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学业负担的加重,竞争压力的加大,这些都像层层的压力网,笼罩在学生的学习空间。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感,失落感,空虚感等等心理矛盾问题,侵蚀这学生稚嫩的心灵,严重损害这他们的身心健康。根据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约15%的初中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也在不断上升。如何寻找对策,适时展开初中生同伴间交往心理辅导教育呢?

一、初中生同伴间交往辅导策略

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和课任教师多方位、多渠道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班子。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勤于钻研,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把心理健康教育统整在各科教学中,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心理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六年级开设心理拓展课《情商体验课》,每年健康月开展《青春期保护》讲座;七年级开设心理课,保证每周一课时;八年级开展团体亲子活动。增加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进行多方调查,了解学生心理,设立专门心理档案;学校利用班会课和拓展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优质资源,邀请市、区级心理专家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讲座。

提升学校专业心理老师的技能。学校选派教师参加市级专业培训,学校有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利用中午、周五下午进行辅导,为教师和学生做个别心理辅导,及时危机干预。

开展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的个案研究。心理咨询师将咨询个案整理、市专家督导、撰写研究案例,在区认知班和家庭工作坊交流分享咨询经验。个案七(4)班“马同学的演变过程”,得到他本人、班主任和家长的肯定。

二、青春期初中生异性交往的辅导策略

根据这次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现状调查发现较多问题,其中随机抽查中,74%男生不愿与女生单独交往,86%女生不太与男生单独交往,大多数同学说在男女生交往时不知所措,有点含羞,不像以前小学那样自然,或者因为受到父母的反对就不与异性同学交往。

青春期学生由于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生理发生巨大变化,第二性征发育明显的同时,心理上也发生易激动、好兴奋、易冲动的心理特征,有些初中生,在男女学生交往方面,往往会产生朦胧的情感,这是一种属于正常的现象,所谓的早恋,这是青春期的一种走往成熟的阶段,但是有些父母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强行禁止男女学生之间互相交往。根据现状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已成当务之急。

心理老师设计青春期异性交往辅导方案,开展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如《青春期保护伞》、《好奇进行曲》、《情绪管理》、《青春期心理维护》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心理课上分组,男女搭配,合作完成课堂任务。指导青春期学生在异性交往时,首先坦然交流,一旦对异性同学有朦胧的好感时,越是隐藏越是牵挂,要避免单独交往,对于孩子来说,应当自觉,自尊,自爱,尽量克制这种感情,因为这有可能对于自己来说,会产生严重后果,要知道,这只是年少时,还不懂什么叫情感,但当自己长大时,就会觉得自己年少时的无知,在处理孩子问题时,教师与家长交流中,指导家长面对这些状况时,应该保持克制,共商量对策,可改用集体交往,一旦相互交流,神秘感即被击碎;其次,隐于内心,远远地欣赏,一起参加班级集体活动,是成熟的标志;再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充沛的精力花在学习上,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丰富课余生活和兴趣爱好,达到升华。

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这既是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次,利用家长会,指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中出现早恋现象,担心是正常的,可是强行禁止男女学生之间互相交往,这是比较极端的方法,也不能使用这样的偏激方法,这样即使抑制住但其后果是孩子可能会叛逆,有的会离家出走,到时候孩子和父母就会激化矛盾,导致严重后果。

再有,指导班主任,对于班级男女生交往,多关注,发现问题找学生私下交流,不用惊慌失措,或大加宣讲,而是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开展各项集体活动,让学生在班级中体验集体的温暖,也避免个别化独处寻找心灵的慰藉,给孩子们一个心灵成长的机会。

启发与思考

中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校园,交往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学。而很多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识觉醒,男女交往成为必然。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既影响学习又影响了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状况好,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相对的人际关系状况也会越好。而人际关系状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偏执、精神病性与人际关系、敌对与人际关系、焦虑与人际关系、抑郁与人际关系。

缺乏共处能力是因为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使孩子变得自私,从不知为别人着想。他们大多任性骄横,未能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而且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为伴,幼时缺少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集体活动,既不易养成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又缺少竞争性,导致与别人共处能力的缺失。

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学习舍弃人际关系,把学习和人际关系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结果导致人际关系变得糟糕,情绪低落,进而影响了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人际交往中的一些规则,会导致人际关系受损。其实,一个学生如果终日独来独往,孤僻冷漠,缺乏交往,无法改进和调整自己,对成长不利。

通过本次调查与实践研究,对学校发展资料的积累和青少年成长都有较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