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防性脑放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防性脑放射临床研究

陈斐

郴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郴州市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脑放射运用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NP方案化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行全脑照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脑转移率较低,且1年和3年生存率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预防性脑放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预防性脑放射

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以胸痛、痰中带血、咳嗽以及低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通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腺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未分化癌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等,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比较常见[1]。当前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时,化疗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近期疗效确切,但是远期疗效较差。因此,本文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运用预防性脑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9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观察组年龄(56.6±10.3)岁,其中20例为女性、27例为男性,病理分期:11例为ⅢB期、36例为ⅢA期,手术类型:全肺切除10例、肺叶切除37例;对照组年龄(56.8±10.5)岁,其中21例为女性、26例为男性,病理分期:10例为ⅢB期、37例为ⅢA期,手术类型:全肺切除9例、肺叶切除38例。两组的手术类型、病理分期等资料比较无区别(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化疗治疗,即运用NP方案,运用40mg/(m2.d)顺铂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规格6ml:20mg)+60mg/(m2.d)注射用酒石酸长春瑞滨(生产厂家: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X19990278,规格1ml:10mg)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3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结束第6周期化疗后1个月,行颅脑常规分隔照射,即运用直线加速器对双侧野进行对穿照射,其中前后界和上界均在相应的颅骨外,而下界为颅底线,控制好照射剂量,每次2Gy,每天1次,每周5次,总照射量为30GY。

1.3观察指标

随访1-3年,对两组患者的脑转移情况进行观察,并且记录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同时,运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以及躯体疼痛,每项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数据,运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而计数资料对比则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随访1-3年,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脑转移率较低,且1年和3年生存率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预后对比[n(%)]

2.2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3.讨论

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有较高的比例,约为80%-85%,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虽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发生脑转移的风险[2]。有研究发现,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几率较高,约为13%-54%,而首发脑转移率为15%-30%,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3]。有文献报道,预防性脑放射治疗可以预防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王思愚[4]等在研究中发现,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参照组的脑转移率为28%(7/2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8%(2/25),说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预防性脑放射治疗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脑转移率为8.51%,低于对照组的25.53%,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这一结果与叶雄[5]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脑放射治疗有助于控制脑转移。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预防性脑放射的剂量还缺乏统一定论,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预防性脑放射采用常规分隔剂量,患者是可以耐受其毒性的,通常表现为呕吐、恶心等症状,不会对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再行预防性脑放射,不仅可以降低脑转移率,还能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改善预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郑于珠,张西,李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5,28(09):953-956.

[2]李平球,柯怀.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防性脑放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7):19.

[3]张彬彬,王思愚,区伟,林勇斌,杨桦,孙海波.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预测数学模型的临床验证[J].中国肺癌杂志,2018(03):414-419.

[4]王思愚,区伟,曾智帆,林勇斌,张彬彬.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7(02):111-115.

[5]叶雄,张彬彬,王思愚.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否应行预防性脑放射[J].中国肺癌杂志,2016(03):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