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妇幼保健院476600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置管闭式引流法,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7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术后3h血气情况来看,两组术前均优于术后,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呼吸机氧浓度、使用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用时短、创伤小、感染少、效果好。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新生儿气胸
【中图分类号】R73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3-01
气胸在临床以新生儿发生率最高,属于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原因在于肺部疾病、人工机械通气或心肺复苏治疗所产生的压力导致肺泡承受受挫发生破裂等[1]。本组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新生儿气胸患者,对其进行分组比较与疗效观察,探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明显存在呼吸困难、青紫、胸廓饱满、肺部呼吸音降低等表征,胸部X线提示肺部压缩大于40%;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从1到3天,左侧气胸15例,右侧气胸16例,双侧气胸2例;观察组男16例,又15例,年龄从1到3天,左侧气胸8例,右侧气胸15例,双侧气胸2例;从基础疾病分类看有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湿肺、自发性气胸。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置管闭式引流法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法对患儿进行治疗(20G静脉留置针);将患儿放置于外辐射台,取仰卧位,床头位置取抬高后的15到30度角,选择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肋骨上缘)作为穿刺点;然后按照常规治疗中的胸腔穿刺操作流程进行治疗,穿刺成功后,将气体抽出,再退针,注意垫小块无菌纱布保持针与胸壁角度为30到45度角,谨防留置针发生屈曲;接下来进行无菌覆盖、针固定、延长管连接,若存在对负压引流装置的需要,则需调节好压力[2]。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31例患儿有29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3例好转不明显,后进行重新操作治愈;对照组31例患儿中有23例好转,其中有5例患儿出现胸腔积水,3例患儿发生继发感染,后经继续治疗好转;两组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前、术后3h血气情况来看,两组术前均优于术后,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的呼吸机氧浓度、使用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2表示。
3讨论
自发性的气胸,则是由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呼吸运动太强、肺泡内压骤增,产生肺泡胸膜破裂所致;气胸的发生同时也与诸多因素相关,如湿肺、肺部感染、胎粪吸入等,病情恶化速度快,严重者会夺去新生儿的珍贵生命。因此,应该积极对其展开救治,促进气体排出、吸收,为裂口愈合提供保障,防止复发;按照通常的临床诊断标准,若单侧胸腔容量的1/4都小于气胸容量,而伴有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则建议进行胸腔穿刺抽气治疗。在传统的外科置管闭式引流法中,有置管手术,时间长、创口较大,往往引发局部组织损伤与出血以及感染,而采用静脉留置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法,则是在完成留置针穿刺、抽气后,将其留置于胸腔连接无菌水封瓶,闭式此流的效果极佳。
两种方法比较,静脉留置针法用时短、创伤小,对局部组织损伤小、出血少、继发感染率也非常低,从上面的方法与结果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手术完成时间方面、呼吸机使用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与胸腔积液,对照组却有3例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效果较好。在本组研究中以常频通气模式治疗,避免了机械通气可能带来的损害,效果好、患儿家属也非常满意;另一方面,观察组所采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留置方法,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比如固定性差、针易发生位移或脱落现象或者存在留置针弯折、变形与阻塞现象;如果引流的气体量不够时,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从方法与结果的讨论可知,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位移而重新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法,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但由于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析,相比而言,它优于传统的外科置管闭式引流法,值得进一步加强分析与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饶波,黄穗,刘帆,等.新生儿气胸床旁胸片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5,27(3):462-464.
[2]高淑强.新生儿气胸相关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26):2884-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