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情绪得到改善,运动功能得以恢复,临床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脑梗死;情绪认知;肢体运动功能
脑梗死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产生障碍,形成脑部缺血、缺氧所造成的[1]。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一般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发病急,病程长,死亡率高,即便存活,也有75%以上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比如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2]。脑梗死的治疗重在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促进患者语言、肢体等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90例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7~73岁,平均(62.4±3.2)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8~76岁,平均(65.2±3.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2)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健康培训。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特点和心理状态采取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和其家属沟通,定期对患者开展健康讲座,增强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信任感。②认知行为干预。每日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对于有负面情绪的患者,要提醒患者负面情绪对其疾病的影响,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③心理辅导。叮嘱患者坚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采用暗示、安慰等方式开导患者,为其减轻心理压力。④强化阳光训练。患者达到小目标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患者的胜利感和愉悦感,使其更具信心对抗疾病。⑤保持关节功能。每2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体位变换,防止患肢一侧出现受压受损和压疮,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别动锻炼,防止关节僵硬。⑥主动训练。患者肌力恢复后,逐渐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爬行训练、中心喜欢以训练和躯干旋转训练等,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
(2)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MMSE)、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SDS、SAS评分为:(41.5±3.8)分、(38.3±4.6)分。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SDS、SAS评分为:(33.4±2.9)分、(31.3±3.9)分。
SDS:p=11.367t=0.000SAS:p=7.786t=0.00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MMSE、FMA评分比较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MMSE、FMA评分为:(21.6±3.9)分、(45.2±5.3)分。
观察组行综合护理,MMSE、FMA评分为:(25.3±3.3)分、(72.6±6.3)分。
SDS:p=4.858t=0.000SAS:p=22.326t=0.00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常发,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以分为脑血栓、脑栓塞及腔隙性梗死等,临床表现为焦躁、恐惧、易怒等情绪,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
本文主要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另外实施早期康复护理,通过一系列功能训练,最终改善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经比较,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文,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情绪得以改善,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盛素琴,宋振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8):2288-2290.
[2]盛素琴,宋振华.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18):2288-2290.
[3]罗宏丹.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