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绚楠(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总结吡喹酮治疗肠绦虫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例绦虫病患者,采用口服吡喹酮,总剂量按体重15-20mg/kg,一次空腹顿服无需导泻。观察治疗后疗效及进行护理总结。结果本组经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出院。结论在使用吡喹酮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和已有的不适症状。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及时评价效果,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绦虫病吡喹酮治疗方法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19-02
肠绦虫病是各种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的总称。本病在我国分布较广,常见有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猪带绦虫病多见于东北、华北、河南、云南、上海等,多为散发。牛带绦虫病主要流行于贵州、西藏、四川、广西、新疆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常呈地方性流行。通过进食生的或半熟的含有活囊尾蚴的猪肉或者牛肉而感染。人是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终末宿主即唯一传染源。吡喹酮(C19H24N2O2)是一种广谱的抗寄生虫药物,可起到有效的抗绦虫作用,同时具有抗血吸虫作用。对人及动物的近30种绦虫有效。1980年首次被报道用于治疗囊虫病。[1]本品具有疗效高、毒性低、疗效短、代谢快、无蓄积等优点。对我科20例肠绦虫病使用吡喹酮进行了治疗,在精心的治疗护理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绦虫病患者20例。其中猪带绦虫7例,牛带绦虫13例。年龄在27—50岁,平均住院天数15d。入院时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且无特异性,仅以粪便中发现白色带状节片或节片自肛门逸出为最初症状就诊;部分患者有乏力、消瘦、上腹隐痛、恶心、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呕吐不适,呕出1m长虫体数条;大部分患者来自流行地区、有生食或食未熟牛肉或猪肉史、粪检中发现带绦虫卵,绦虫病诊断明确。
1.2治疗方法:
使用吡喹酮治疗肠绦虫病是通过增加虫体外膜的通透性,增加钙离子内流,引起虫体挛缩,使虫体空泡化并导致虫体外膜崩解。这种改变同时伴随着虫体抗原的暴露,促进了宿主对虫体的识别和清除。暴露的虫体抗原增加了对宿主免疫反应的易损性。吡喹酮抗寄生虫作用依赖于宿主正常的免疫反应。应用吡喹酮治疗,治愈率的差别可能取决于个体特异性免疫状态。[1]
1.2.1用药前:协助医生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肌酶、心电图等。
1.2.2服药方法:15-20mg/kg,一次空腹顿服即可,无需导泻。疗效可达95%以上。
1.2.3用药后:
服药后偶有有头昏、恶心、腹痛、腹泻等,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不影响治疗,不需要处理。少数病人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心电图出现T波改变和期外收缩,偶见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
2.结果
在完善相关检查后,遵医嘱于安置心电监护下给予口服吡喹酮。在加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无明显副作用发生。大便常规未找到虫卵,并随访3个月未再有虫体节片排出。不适症状好转或消失,偶可见虫体节片排出或大便找到虫卵。治愈率达95%。
3.护理
3.1消化道隔离。
3.2消化道症状的护理:患者的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是由绦虫的囊尾蚴进入人体小肠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伸出头节,以其小勾和(或)吸盘钩挂和(或)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引起局部损伤或炎症。虫体可干扰肠管运动,引起腹部不适、腹痛等。部分病人消化道症状重,病程长甚至呈强迫卧位。以至出现营养失调、压疮等严重后果。应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完善Braden评分(压疮评分)及Morse评分(跌倒评分)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重视患者主诉,记录患者自己获得的防治恶心、呕吐的方法,并鼓励继续下去;准确记录出入量,以防水电解质紊乱;做好口腔护理,保持患者的舒适、增进患者的食欲;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通过电视或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由于患者病程较长,医务人员及家属的精神、心理支持是关键,多与患者在一起,关心他们的生活,通过定期评估,患者可能确信消除或减轻症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观察用药后患者有无腹痛加剧等特殊不适。
3.3饮食护理:鼓励病人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饮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特别是驱虫以后,病人仍应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以逐渐改善贫血、消瘦、乏力等症状。
3.4驱虫治疗的护理:遵医嘱给予驱虫药,注意服药前一天晚餐进食流质饮食。服药当天早上禁食。驱猪带绦虫前先按医嘱给予氯丙嗪,以防止恶心、呕吐反应导致绦虫孕节片反流至十二指肠或胃,引致内源性感染囊尾蚴病。驱虫时应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天冷时便盆应加温水,以免绦虫遇冷回缩。排虫过程中不要拉扯虫体,以免拉断。如虫体长时间不能完全排除,可用温水灌肠,使虫体完整排出。服用驱虫药后,应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无头晕、乏力等不适,一般数天内可自行消失。注意留取24h粪便,以便寻找绦虫虫体与头节。如未找到头节也不一定表示失败,因为头节当天不一定排出,或者头节已被破坏不易辨认。若治疗后半年内仍无节片排出,虫卵转阴,可确定已治愈,否则应复治。
4.健康教育
4.1对病人的指导,服用吡喹酮后,教育病人注意个人卫生,衣服(尤其内裤)、被褥、便盆等用具应加强消毒,防止虫卵污染水、食物及手而感染自体或他人。对驱虫后粪便中未找到头节者,应定期复查、复治。告知病员半年内无节片排出,虫卵转阴,即为痊愈。病员仍应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已逐渐改善消瘦、乏力等症状。
4.2预防疾病指导,宣传根治绦虫病的重要性;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个人饮食卫生,不吃未煮熟的牛肉和猪肉,生熟炊具要分开,生食的蔬菜、水果等要洗净、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改变养猪养牛方式,建立圈养。将人厕和猪(牛)圈分开;加强肉类检疫,防止“米猪肉”上市外,群众应提高识别“米猪肉”能力。
5.小结
驱虫药吡喹酮作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无致突变、致畸胎、致癌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吸虫病、绦虫病、囊虫病的治疗[2]。并且排虫快、复发率低、简便易行、副作用低;少数患者在停药12h即消失,患者乐于接受[3]。护理此类患者时,注意观察用药疗效、不良反应,以及驱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做好解释及做好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记录;保持患者排便通畅;驱虫后注意检查大便内有无头节排出;向患者强调根治本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瑞春等.脑囊虫病有效药物治疗:吡喹酮.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
[2]刘约翰.寄生虫病化学治疗.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24.
[3]王昊等.吡喹酮驱治猪带绦虫病疗效观察.中国卫生检疫杂志;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