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临床意义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临床意义探究

邓必康

邓必康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中心卫生院湖北巴东444329)

【摘要】目的:探讨腹外疝患者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腹外疝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50例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随访半年复发率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外疝患者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可缩短康复时间,并降低随访复发率,效果更佳,值得借鉴。

【关键词】腹外疝;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5-0145-02

腹外疝属于临床常见腹部外科疾病,病因主要为腹内压增高,以及腹壁强度下降等[1]。以往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如药物保守治疗、传统疝修补术等,前者可改善症状,但效果不佳,后者治疗效果优于前者,但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近几年,我院逐渐将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其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90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腹外疝患者,入选时间2013年2月~2015年2月。所有患者入院后确诊符合腹外疝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7岁,均值67.4±5.2岁;直疝13例、斜疝27例。研究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6岁,均值67.2±5.5岁;直疝18例、斜疝32例。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利用常规Patch平片腹直肌后筋膜前放置法实施修补,将疝囊充分游离后于腹直肌后间隙中置入补片,而下端固定在cooper韧带,上端则放置在腹直肌和内斜肌肋间,将补片周围缝合固定后关闭切口。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常规麻醉及消毒铺巾后于耻骨结节处往外延长作切口(5cm),使得耻骨结节和内环充分暴露;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往下游离,直到腹股沟韧带部,采取Bassini法游离精索,充分暴露疝囊并游离,Mycromesh与Bard补片内侧裁剪为腹股沟管内侧角形状后将精索牵开,补片圆角则经不可吸收线作用后固定在耻骨上腹直肌前鞘,然后利用补片在腹直肌鞘上1.5cm处重叠;将腹股沟韧带、补片下缘及内环等处连续缝合,同时在补片外侧作切口成上下两尾片,然后采取止血钳钳夹上片并将其往精索下拉,使得精索位于上下尾片间;将补片上缘缝合后,于腹外斜肌腱膜处固定缝合,并关闭切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s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8.96±6.57min、4.65±1.52d,对照组则依次为60.28±10.32min、9.21±2.86d,研究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3随访半年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为2.00%(1/50),对照组则为12.50%(5/4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腹外疝属于腹部外科常见疾病,尽管可实施药物保守治疗,但临床效果不佳,为此手术治疗逐渐成为本病主要疗法。传统疝修补术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其并发症较多,而且术后恢复慢,随访复发率较高。近几年,外科手术方法与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一些大型医院逐渐将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腹外疝治疗中,我院也将其借鉴后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本次研究将我院接诊的90例腹外疝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而研究组采取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则为25.00%,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随访半年复发率仅为2.00%,而对照组高达12.50%,研究组显著更低(P<0.05)。

传统疝修补术主要是利用疝囊高位结扎与张力性内环加强,或者腹股沟管后壁重建等方式处理,该疗法有一定的短期疗效,但是研究显示其复发率在10-15%,而且二次疝修补术发生率较高,高达20-30%,预后效果不佳[2]。近几年,我国无张力疝修补术发展迅速,在疝病中逐渐应用起来,之后在腹外疝中也应用开来,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在腹外疝中的最大优势在于维持腹股沟管正常解剖结构,这与现代解剖生理学基础完全符合,故而治疗机制十分科学合理[3]。此外,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聚丙烯补片填充,可切实加强腹股沟后壁,及时修补缺损疝环,并起到阻断疝复发高危因子的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宋涛.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82-84.

[2]何天文.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2):196-197.

[3]李辉,张旭升.改进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腹外疝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