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随着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建筑安全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完善当前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督工作,加强政府行政部门的安全监管模式是当前形势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模式;问题
前言
安全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对它的监督管理也体现出其独特性,多数人都抱着这样的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目前我国各个领域的改革都在深入地进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激发了一些矛盾,所以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就很容易引发恶性群体事件,给政府或企事业单位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1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主要的法律依据包括《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可以阐述为: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受到政府行政部门的委托,主要对从工程安全实施监督管理,但是并不承担安全责任,也不能作为市场责任的主体,其主要的职能是执法,主要承担监管责任;受到业主和相关委托的监管单位,对建设工程全过程进行现场的监督;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勘察设计单位、分包单位;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构成了完整的整体,密不可分,相互之间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整个监督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建设工程政府监督机构,对各个建设工程负责的主体实施监督,并且监理单位是整个监管工作的关键,主要委托内容代表业主进行监管。
2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体系
《安全生产法》和《建筑法》是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主要作用是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环境得到改善,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在明确的指导和规范下有序进行。其主要分为:政府监督相关制度的构成,其中包括安全生产市场准入和安全制度、安全生产问题的控告和检举,乃至投诉;信用制度;建设工程安全政府监管机制以及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和应急救援等。国家明确规定建立需要承担的建设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责任,即建设监理机制。分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供货商以及施工企业等有关机制,有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程保修制度以及检查制度等等。
3国内施工安全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3.1施工安全监管外部环境
3.1.1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待完善。在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目前建筑业施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弊端:缺乏建筑安全生产全过程的管理规范,只针对特定环节和人群做出要求,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对相关责任主体责任人处罚追责力度不足,使得安全生产责任制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处罚界限模糊。这两方面缺陷反映出我国目前法律法规体系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仍有很大比例计划经济产物的影子,仍需要进一步摸索与完善。
3.1.2建筑业产业发展水平须重“质”。我国建筑业仍处于低科技含量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水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4000多万建筑业从业人员,80%来自偏远农村,且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即使是占从业人数4.9%的管理人员,也大多出自工程一线作业人员,缺乏真正的管理理论知识,难以胜任现场安全管理的职责。我国建筑产业发展亟须转型升级,不可只重“产量”,更应看重“质量”,提高建筑业的产业化、科学化、标准化,通过普及安全教育,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就能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3.2施工安全监管内部因素
3.2.1施工安全监管体制须理顺。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体制经历过多次变动,目前“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的监管体制建立于1998年。在目前这种监管体制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陷入一种无统一管理模式,无统一安全生产标准的多头管辖的困境中,遇到监管难题就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所以理顺施工安全监管体制,整合有限的监管力量是提高施工安全监管实效的根本。
3.2.2施工安全监管方式须改进。在新形势下,政府施工安全监管工作不仅仅要抓实体的原因,更应该抓人的因素。要重视对工程各方责任主体安全行为履职情况的监管,转变监管方式,用有效的监管引导建设各方责任主体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发挥其安全管理的主管能动性,让有限监管力量从繁琐被动的监管的安全监管事务中解脱出来,提高监管效率。
3.2.3施工安全监管力量须加强。我国当前的施工安全监管力量已完全不适应建筑业规模的快速发展,监管队伍人数少,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且在唯经济发展论的情况下,安全监督人员往往也难以正确把握服务与监管之间的联系,主观上降低检查标准,检查流于形式,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权力寻租,以权谋私,这些都导致了建设项目存在监管真空的现象。
4加强建筑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4.1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体系建设
4.1.1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应履行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使安全生产责任的覆盖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没有盲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机制,提高安全生产在目标管理、工作业绩和干部任职履职实绩考评中的权重,严格安全生产奖惩,严肃安全生产问责,逐级抓好责任落实。
4.1.2充分发挥建设单位安全生产主导作用严格落实项目开工前建设方与其他各方主体签订安全生产协议书制度,建设单位要足额拨付安全文明措施费用,协调各参建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并应经常性参与工程项目的安全检查,协调监理和施工单位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4.2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执法机构建设
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企业和项目标准化建设、信息平台维护和视频监控运行、安全条件备案和人员培训教育、机械设备管理、防护措施落实、临时用电及消防安全检查”等日常监管工作实际,健全施工安全监督机构,配备满足监督工作需要且专业结构合理的监督人员。加大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促进现有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深造、再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总体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服务意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做到“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积极为企业安全生产想办法解难题,消除企业的对立情绪。
4.3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监管
物品联系网就是用局域网与电脑网络等沟通手段,将感受器、调控器、机械设备、人和物等经过全新的办法关联起来,建立人和物、物品之间、实施信息化、远程监控处理与智慧型平台。网络技术能够在塔机实时监控上广泛应用。就说明它是一个优秀的案例。安装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记录起重的运作高度和变幅以及倾角与风速等全部数据,把司机的人为操作、塔机物体的状态、现场环境的变化、危险区域的完好性等,实行了通联,在信息优化后智能技术预警和有效控制,然后一起把资料发给各个承担责任主体。新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将人、机、料、法、环数据实时采集、云计算分析、大数据处理,最后应用移动互联网形成一体化智能安全监管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在时至今下,从外因到内果,仍需要进一步摸索改进,也需要一系列数据研究给予施工安全监管实践以支持,使得安全监管真正能事半功倍,保证我国建筑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奚悦.对建设工程安全监管问题的探讨[J].低温建筑技术,2015,01:145-146
[2]何厚全,成虎,张建坤.网格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09:142-147.
[3]李哲.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激励机制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