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君怡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为优化手术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管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中由于技术因素造成的手术室护理风险为0,由于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占1.0%,管理方面的因素占2.0%,环境因素占1.5%,总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中由于技术因素造成手术室护理风险占1.5%,护理人员因素占4.0%,管理方面的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5.5%,总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控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众多的风险因素,应当认真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安全管理;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779-02
手术室是医院中非常特殊的诊疗科室,也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关键场所,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非常特殊,团队成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1】。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之一,手术室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一旦出现护理差错,很可能引发纠纷,影响到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中的医疗设备、相关器械的数量越来越多,更新也越来越频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上升导致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2】。因此,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识别,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对于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为了进一步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安全管理,得到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入院日期尾数为奇数的患者进入对照组,尾数为偶数的患者进入观察组。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19例,女性患者81例,年龄在18-74岁之间,平均为(43.26±5.47)岁,其中有普外科手术患者91例、骨科手术患者4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39例、胸外科手术患者26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14例,女性患者86例,年龄在19-76岁之间,平均为(44.08±5.62)岁,其中有普外科手术患者89例、骨科手术患者4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41例、胸外科手术患者24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手术式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应用安全管理模式,方法为:在手术开始之前,认真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防止接错患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并辅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护理人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手术器械、工具等进行严格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前后认真核对手术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齐全;手术过程中的用药要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根据医嘱使用药物;积极与患者沟通,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出现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的护理质量。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中的数据均录入到SPSS18.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现,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对比
观察组中没有发生由于技术因素造成的手术室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因素占1.0%,管理方面的因素占2.0%,环境因素占1.5%,总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5%;对照组中由于技术因素造成手术室护理风险占1.5%,护理人员因素占4.0%,管理方面的因素占6.0%,环境因素占5.5%,总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7%。对比两组的总手术室护理风险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手术室风险因素分析
3.1.1由于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
出现这一类风险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手术之前接错患者、开错手术部位、药物使用错误、甚至是输错血、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的体位安置不当,导致神经损伤、压疮甚至坠床事故的发生、将手术中的标本遗失或者错用、没有严格对手术物品进行检查,实际手术中由于器械性能不佳影响到手术实施。
3.1.2管理方面造成的风险
主要是由于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导致人力资源的安排不稳定,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如当前医院中聘用制护士的比例不断攀升,护士的年龄越来越倾向于低龄化,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由于专业素养不佳以及缺乏临床操作经验造成护理风险【3】;制度落后或者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后没有严格贯彻落实,在工作中管理人员以自身的经验代替制度,导致无法做到全面的监管,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没有认真贯彻落实护理人员的培训制度,往往因为时间、场地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没有让护理人员定期接受专业的技能知识培训,导致操作水平不到位。经常出现由于带教失控造成手术室中使用未经灭菌的器械与工具,或者在手术室护理期间频频出现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影响护患关系的和谐;没有定期对手术设备与器械检测和维护,或者是使用不当对手术质量产生影响。
3.1.3环境因素带来的风险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而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越来越强,手术时间长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身心疲惫,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进而影响到日常工作;由于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吸入少量的麻醉药物、化学药剂【4】、电刀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会接触到医疗设备仪器产生的辐射以及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的骨水泥,都会对护士的身心造成影响,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抵触、恐惧的情绪,进而影响护理质量。
3.1.4感染因素造成的影响
手术室空气净化工作不到位造成大量细菌的残留,或者是手术的参观人员过多,清扫措施没有落实。在手术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折叠或抖动,导致大量的细菌进入到空气中从而形成感染因素。或者是没有定期对空气净化系统进行清理和维护,导致清洁效果不理想形成细菌残留,容易引发感染。
3.2手术室风险的防范措施
首先,做好患者及手术部位错误的预防工作,通过手腕牌对患者的详细信息进行核对,使用不脱色笔进行标记,通过病人接送卡严格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对。在手术开始之前,立刻与麻醉医师进行核对,麻醉完毕之后再次与手术医师进行核对。对患者切皮之前麻醉师、医生以及护士共同对手术部位进行核对;第二,预防药物的错用,手术过程中的用药应当严格遵照医嘱,查看患者的药物过敏试验报告单,在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确认无误后才能执行。手术器械台上的药杯不要混淆。用血时去血库取血,与工作人员认真核对签名;第三,压疮、坠床事故的预防:手术开始之前患者的体位安排要求科学、舒适并能够充分暴露手术野。对于老年患者以及体质较差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应当使用软垫对受压部位进行保护【5】;第四,加强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由于手术室的仪器设备较多应当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设备的操作方法、维护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避免对设备造成损伤,影响到手术效果;第五,预防手术感染,加强对手术室洁净管理,做好空气监测与消毒工作,每台手术开始之前进行湿式清扫,限制手术参观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于特异性感染手术要根据相关的技术规程开展,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刘赞.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9-50.
[2]梁玉丽,孙晓辉,孙宏玉等.手术室临床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5808-5809.
[3]高静.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3):115-116.
[4]梁爽,王丽波,周丽娟等.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5):917-920.
[5]马朝霞,党小雅.手术室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12):46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