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金香(山西柴油机厂职工医院急诊037036)
【摘要】目的:总结对62例CO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3年62例CO中毒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配合医生对CO中毒患者进行精心合理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190-02
CO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CO,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致使机体组织尤其脑组织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急性CO中毒致死致残率极高,抢救CO中毒患者时间是关键,要做到争分夺秒,发现时间越早,预后越好。CO中毒时,脑、心对缺氧最敏感,常最先受损。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急诊科2010年-2013年共收治的62例CO中毒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4例,年龄11岁-70岁,生活性中毒56人,工业中毒6人,其中4人在入院时已经死亡,3人转为迟发型脑病,其他55人治愈出院。
1急性CO中毒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晕厥。
中度中毒: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幻觉、运动失调、意识模糊、困倦乏力、虚脱或昏迷症状,口唇及粘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
重度中毒: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太多,或在短期内吸入高浓度CO,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在50%以上,病人呈昏迷状态,呼吸抑制,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迟发性脑病:约3%-30%的严重中毒患者经2-60天假愈期后出现迟发性脑病症状。表现为痴呆木僵、定向障碍、行为异常、震颤麻痹综和症、偏瘫、癫痫、感觉运动障碍等,称为迟发型脑病。[1]
2急救配合
2.1现场急救首要措施是迅速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2.2对昏迷、短暂意识丧失、心电图有缺血表现、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大于40%的患者首选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舱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能预防和治疗CO中毒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后遗症。[2]
2.3迅速纠正缺氧,给予O2吸入,这是抢救CO中毒的关键。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O2,并妨碍氧和血红蛋白的氧解离,这些都造成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氧,所以立即给予高流量O2吸入8-10升/分(不超过24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促进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增加血氧饱和度,纠正低氧血症。行鼻导管吸氧者,湿
化瓶内应加入25%的酒精,以达到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迅速排出CO。[3]
2.4.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20%的甘露醇快速静滴,也可注射速尿脱水,ATP、糖皮质激素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
3护理措施
3.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CO中毒发病急,病情轻重不一,护士要密切观察中毒者的神志、面色、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心率、以及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缺氧的状况,协助医生做好血气分析。高热者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防止抽搐。脑性高热或昏迷时间过长者,超过10小时可给予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特别是注意清醒后有无再次出现昏迷现象,防止迟发型脑病的发生。
3.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发生窒息。如有义齿应取下。
3.3.防止发生压疮和肺炎:CO中毒患者昏迷期间,身体不能自行活动,护士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的皮肤,促进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使用气垫床防止发生压疮。帮助其排痰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
3.4.注意营养支持,必要时鼻饲:通过静脉及时供给营养和水分,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进食半流食,第3天起可给少量普食并辅以水果,食物要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部分昏迷的患者可鼻饲给食。
3.5.尿管的护理:昏迷的患者出现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时需行留置导尿。留置导尿的患者应每天进行膀胱冲洗1-2次。导尿及膀胱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并注意观察尿量,定时监测生化及肾功能,保证电解质平衡。
3.6.心理护理:由于CO中毒发生突然,患者往往无心理准备,表现为焦虑抑郁,医护人员应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耐心地倾听,表示理解和同情,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CO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告诫患者及家属,家庭使用煤气及火炉时要注意安全,保证良好的通风,不要在生火炉的房间内休息,晚上休息前要检查煤气开关是否关好。厂矿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矿井下空气中CO浓度监测及报警,进入高浓度CO环境时要戴好防毒面具。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急性CO中毒[M],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906-908.
[2]喻晓霞.杨帆.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311.
[3]石应康.急诊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