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洁(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5000)
【摘要】狂犬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动物源性疾病之一,一旦发病,病死率接近100%,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狂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以注射疫苗行主动免疫为主。本文对狂犬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及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归纳了控制和消除狂犬病发生的基本策略。旨在为今后的狂犬病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存。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现状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094-02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以狂躁、恐水、畏光、怕风、怕声和吞咽困难等为临床特征的、病死率近乎100%的人兽共患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1]。目前医学界尚未提出针对狂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据WHO报告,全球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2]。我国属狂犬病高发国家,在我国2500多年前就有狂犬病流行的记载,发病率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主要流行于农村,占总病例的50%~70%。由于职业暴露、免疫系统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男性发病是女性的1~2.5倍,青少年及儿童发病多于成年。狂犬病及其导致的死亡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3]。目前,我国狂犬病发病和死亡人数仍呈上升趋势。对狂犬病的预防和控制已面临严峻挑战。现将我国狂犬病流行与防治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一、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规律
狂犬病为动物源性疾病,宿主动物广泛,不仅犬科动物能够传播狂犬病毒,其他患狂犬病的动物如家猫等也能够传播狂犬病毒,狂犬病发作期的人及动物,其体液、排泄物中均含有大量狂犬病毒,传染性较强,除少数隔离地区和岛屿外,世界各地都曾有过流行。据WHO报道,全球每年报告的狂犬病中99%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亚洲约占发病总数的56%,非洲约占发病总数的44%[2]。在亚洲约有20亿人生活在狂犬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每年至少有31000人死于狂犬病[4]。印度是狂犬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犬数量不断增加,且多不圈养,但我国犬类饲主对犬类防疫意识淡漠,疫苗注射不及时,加之对养犬的管理措施滞后,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缺乏,犬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政府各部门间缺乏科学高效的协作机制等导致狂犬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5]。据全国疫情报告系统资料显示我国狂犬病流行在过去数十年先后出现了三次流行高峰[1]。第一次高峰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年报告死亡数最高达1900多人。第二次高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年均报告死亡数5537人。第三次高峰为21世纪初期,且呈快速增长趋势。文献[6]报道在被调查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7个发生过狂犬病病例,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广西、湖南、贵州、江西和广东等地区。近年来,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的狂犬病疫情居高不下,既往发病率较低的中原和华北地区疫情急剧上升。全国狂犬病疫情地域及人群分布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多于女性,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受到职业暴露、教育水平、免疫系统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二、狂犬病的流行特征及危害性
在中国,狂犬病已再度出现并成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具有一定的流行特征和较大的危害性[3]。首先,狂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秋季节是狂犬病的高发时期。其次,我国狂犬病主要流行在农村,占总病例的50%~70%,因为农村养犬比较普遍,而免疫覆盖率低,农户防范意识薄弱,被犬等动物咬伤后因就医不便或因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因此发病率大大高于城市。从发病病例来看,男性是女性的1.0~2.5倍,约占65%~70%;不同年龄组发病数不同,0~7岁的儿童约占17%,8~19岁的青少年约占23%,20~60岁约占50%。不同地区的人群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文献[7]报道病例中年龄最大为85岁,最小3岁,15岁以下儿童占36.13%;农民占57.83%,学生为28.87%;男女性别之比1.94:1。表明狂犬病发病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儿童和青少年更是发生狂犬病的高危人群,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我国狂犬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是儿童、学生和农民,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到农村。
三、狂犬病的流行原因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狂犬病在我国流行最为严重,90年代狂犬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有:(一)传染源种类多、数量大,免疫率低。我国近年来报告[8]的病例中约93%是由犬类咬伤所致,6%为猫咬伤后发病,也有被鼠咬伤致病的报告。调查资料[9]表明我国南方地区犬密度为15~20只/100人,猫密度为5~10只/100人;城市饲养宠物犬、猫也不断增加,密度约5只/100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犬、猫免疫率低,农村犬免疫率仅为(10~20)%,猫则几乎没有进行免疫。(二)宣传教育不到位和暴露后不及时处置或处置不规范。文献[10]资料表明约34%的患者在被动物伤害后没有进行伤口清洗,72%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仅有1%的患者接受抗血清治疗。主要是群众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识或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不主动就诊和处置,常存侥幸心里。进一步调查[11]表明部分农村地区只有50%的居民知道狂犬病为100%致死性疾病,仅30%居民知道暴露后应及时自行处理伤口,暴露后就诊率仅为65%;还有就是处置费用高;偏远山区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少而远;基层医务人员对暴露后处置能力低。(三)部门协调不力。因为狂犬病防治工作涉及多卫生、畜牧兽医、公安、食品药品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等多头管理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似管非管的局面。(四)抗狂犬病病毒血清或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缺乏。因国产抗狂犬病血清副作用大,进口制剂常缺乏,且价格高,一般人群负担不起,这也是狂犬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五)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关注的重心转移。近些年,国家对传染病防控的重心转移到非典、禽流感和H1N1型流感等疾病。有关狂犬病防控的相关管理规定逐渐被淡忘,各级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逐步撤销或自行解散。因此,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是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四、疫苗的研制与进展
100多年来,人用狂犬病疫苗,由神经组织疫苗发展到细胞培养疫苗,接种反应降低,免疫效果提高。自1885年巴斯德首次成功应用神经组织疫苗开始,许多国家对狂犬病疫苗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至20世纪70年代末,细胞培养疫苗成为主流。我国自1980年开始采用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为提高有效性、降低注射剂量、简化免疫程序、减少不良反应,各国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的各种细胞培养疫苗包括:(1)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安全有效,注射量低,但制备困难,价格昂贵;(2)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制备较易,成本较低,经大量试验证实安全有效;(3)精制鸡胚细胞疫苗(PCECV),该疫苗达到或超过人HDCV,但该疫苗在除日本外其他地区临床应用较少;(4)提纯的Vero细胞疫苗(PVRV),其优点为短期内可大量生产,便于浓缩精制,成本较低;(5)提纯的鸭胚疫苗(PDEV),效果与HDCV相似;(6)原代牛肾细胞疫苗(FBKCV),临床试验观察认为该疫苗具有较高保护力,但尚未大规模生产应用。
狂犬病疫苗经历羊脑疫苗到各种细胞培养疫苗的过程,近年成功研制的Vero细胞疫苗解决了人用脑组织疫苗引起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减少了针次和提升了效价。目前在新型疫苗中,最令人鼓舞的是以病毒为载体的重组减毒活疫苗以及DNA疫苗。发展中的亚单位疫苗和多肽疫苗,也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些新型疫苗用于预防人类狂犬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有待研究。目前认为,新型疫苗应重点解决动物狂犬病。
五、狂犬病的防控对策
根据世卫组织的防治标准,犬的免疫覆盖率达到70%就能阻止狂犬病的流行,在中国狂犬病的防治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因此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一)、必须由政府牵头,出台相应法规,集中权限管理,明确责任,通过立法来规范犬的管理,实行免疫为主,免(免疫)、管(管理)、灭(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狂犬病的发生规律是“农村高于城镇,男性高于女性,老年、儿童高于青年”,而这三高的文化层面较低,群体的预防意识淡薄,必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防控知识,提高群众对狂犬病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消除侥幸心理,使广大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达到100%。(三)、加强犬类等动物的管理,控制传染源。控制措施归纳为管理家犬、免疫家犬、坚决在疫区消灭无主犬和流动犬、检疫进出口犬。同时要求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养犬一定要登记、栓养和接种疫苗,并领取准养证和犬免疫证。(四)、加强暴露后伤口的正确处理与免疫。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全程接种疫苗是防止发病的关键措施。按照WHO狂犬病暴露分类及处理原则[12],暴露后必须及时、彻底、正确地处理伤口,尽早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全程、规范地注射狂犬病疫苗。文献[13]报道用肥皂水局部处理伤口后的结果发现,被动物咬伤后在<2h处理局部伤口者,发病率只有0.26%;>2h处理局部伤口者,发病率0.38%,未处理局部伤口者发病率17.18%。(五)、建立并完善狂犬病监测网络,制定狂犬病监测方案,主动开展狂犬病疫情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对动物的检疫和免疫及疫情的监测与监控。
综上所述,狂犬病长期以来严重危害公众的生命安全,虽然危害性大,病死率高达100%,但只要采取有力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如果我国建立起政府领导各部门携手防控的联防联控机制,把狂犬病防制纳入法制化管理,统一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开展流行病学监测和调查、强化免疫预防为主的动物传染源管理和暴露后及时进行伤口清洗处理和联合应用人用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狂犬病预防知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我国控制或消除狂犬病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公安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卫疾控发[2009]92号,2009-09-22.
[2]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140-160.
[3]SongM,TangQ,WangDM,etal.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sofhumanrabiesinChina[J].BMCInfect.Dis.,2009,21(9):210.
[4]KnobelDL.CleavelandS,ColemanPG,etal.ReevaluatingtheburdenofrabiesinAfricaandAsia[J].BullWorldHealthOrgan,2005,83:360-365.
[5]韦雪玲.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J].医学动物防制,2013,29(7):751-754.
[6]姚德新.狂犬病的综合防控[J].湖北兽牧兽医,2012,29(6):24-25.
[7]许德,吴家兵,胡岱森,等.安徽省2002-2003年狂犬病疫情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10(5):260-262.
[8]扈荣良,张守峰,刘晔.我国狂犬病预防和防控建议[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2,28(5):487-491.
[9]吕元聪,吴泰才,王树声,等.广西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回升原因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4,10(6):352-354.
[10]张永振,肖东楼,孙玉辉,等.中国1982-2002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2004,24(10):883-88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21.
[12]WHO.Positiononrabiesvaccine[J].WHODrugInformation,2002,16(1):4-7.
[13]王福春.我国狂犬病流行与防治研究现状[J].医学动物防制,2010,26(7):611-613.